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体免疫治疗的主要4种特异性靶抗原(CD19、CD20、CD22和CD33),深入探究其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针对这些靶抗原的新型靶向药物应用于成人ALL治疗的临床依据和价值。对220例成人ALL患者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扩增及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D19阳性(CD19+)组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高于CD19阴性(CD19-)组(46.4%vs 23.4%,P=0.006)(14.4%vs.2.1%,P=0.022),CD19+伴CD33表达增高(47.8%vs.12.0%,P<0.01),遗传学高危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55.8%vs.20.8%,P<0.01),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Ph+)发生率高(35.3%vs.7.9%)(P<0.01);CD20+组伴CD13+低于CD20-组(31.6%vs.67.1%,P<0.01),CD20+无显著预后意义;在B-ALL患者中,CD22+比CD22-组12月复发率增高(93.9%vs.57.1%,P<0.05);CD33+组Ph+率显著增高(43.5%vs.19.4%,P<0.01),CD33+与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261,P<0.01)。结论:本研究对CD19、CD20、CD22和CD33这些特异性靶抗原特征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把握抗体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应用时机,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环孢素A(CsA)、糖皮质激素(CS)治疗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PRCA接受CsA(16例)、CS(13例)、CsA联合CS(6例)及其他免疫抑制剂(4例)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接受CsA、CS、CsA联合CS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初始有效率分别为75.0%,46.2%,66.7%,75.0%(P=0.456),累积有效率分别为69.6%(16/23),50.0%(7/14),71.4%(5/7),42.9%(6/14)(P=0.376),累积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6.1%(6/23),28.6%(4/14),57.1%(4/7),14.3%(2/14)(P=0.284)。27例难治复发PRCA,17例改为CsA或CS方案中11例(64.7%)有效,10例改为其他免疫抑制剂3例有效(30%)(P=0.120)。结论 CsA和CS治疗PRCA疗效相似。难治复发PRCA患者,CsA和(或)CS无效后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Puma为一种凋亡调控因子。本研究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p53上调puma 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在评估CLL预后中的意义。采用基于SYBR GreenI荧光染料法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方法检测100例CLL患者及11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puma基因的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2(-△Ct)方法计算puma的相对定量值,组间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显示,qRT-PCR标准曲线的R2均≥0.990,批内差及批间差变异系数(CV)均小于5%,灵敏度可达102copies/μgRNA。100例CLL患者puma基因表达水平中位数为1.038×10-3(4.106×10-4-2.806×10-3);11名健康对照者puma表达水平中位数为1.220×10-3(7.233×10-4-1.405×10-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U=544.5,p=0.957)。临床分期较早(Binet分期A期)的患者pum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较晚(Binet分期B期、C期)的患者(p0.001);具有CD38表达阳性、ZAP-70蛋白表达阳性、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的患者,其puma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2,0.012,0.009和0.046);FISH检测显示存在12号染色体三体和14q32易位的患者pum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者,其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3和0.045)。结论:qRT-PCR方法检测puma表达灵敏可靠,puma表达水平与CLL多种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在评估CLL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情况。选取22例初发或复发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其中M12例,M215例,M52例,M63例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13-71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cebpa基因,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法检测cebpa突变情况。结果表明:22例AML患者中有4例检出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8.2%(4/22),均为M2,其中2例为初发AML患者,2例为复发AML患者。突变主要为N端的无义突变和C端的框内突变。结论: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检测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型,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磷酸二酯酶(PDE)7B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应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20例初治的有骨髓侵犯MCL患者骨髓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e7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MCL患者pde7b表达水平中位数为8.7×10-4(4×10-5-6.9×10-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10-4(0.18×10-4-1.7×10-4)(p=0.001);pde7b与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CD38表达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均无明显相关,而与细胞遗传学、β2微球蛋白、ZAP-70表达有明显相关。结论:pde7b基因在MCL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细胞遗传学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CL新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阐明对造血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Ikaros家族成员Ikaros和Helios的两个异构体Ik-6和He-i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关联性。对163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PCR分析。结果显示,Ik-6和He-i高表达于不同的白血病亚型,Ik-6高表达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He-i则高表达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异构体Ik-6和He-i具有不同的遗传学改变。本研究未观察到Ik-6和He-i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结论:虽然Ikaros和Helios是具有极其相似锌指结构的同一家族成员,但其异构体Ik-6和He-i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差异。Ik-6和He-i缺失的外显子分别含有或不含有DNA结合功能域,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骨髓间质干细胞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ity,member4)基因,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方法:提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总RNA,经RT-PCR扩增出ING4cDNA,克隆至PMD19-T载体,选择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用双酶切、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结果:RT-PCR产物为750 bp的条带,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正确.结论:成功从hMSCs克隆了ING4基因并成功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PNL-ING4,为进一步研究ING4基因的作用与抗肿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SF3B1基因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生存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377例初诊 MDS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SF3B1基因型将其分为SF3B1野生型(SF3B1WT)317例, 其中男214例, 女103例, 年龄63(49, 71)岁;SF3B1 K700E突变型(SF3B1K700E)39例, 其中男17例, 女22例, 年龄65(52, 73)岁;以及SF3B1非K700E突变型(SF3B1non-K700E)21例, 其中男13例, 女8例, 年龄67(63, 73)岁。采用靶向测序技术检测与MDS相关的20项基因突变情况;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Cox回归对MD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SF3B1non-K700E患者相比, SF3B1K700E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更高(P=0.002)。根据IPSS评分, SF3B1K700E患者处于低危和中危-1分组的例数多于SF3B1non-K700E患者数(P=0.023...  相似文献   
9.
乔纯  许文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01-104
目的:总结以间质干细胞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的进展,为细胞基因修饰在实验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提示。 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esenehym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搜索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选择与间质干细胞,转基因,基因治疗、运输、转导有关文章。②在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文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73篇相关文章,入选11篇。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10篇,以间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31篇。 资料综合: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转移性基因进入细胞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的设计,转移性基因的能力,引导修饰性基因或者被分泌的治疗性物质进入疾病组织的能力以及在于细胞内的治疗性物质产物的最佳化和调节等。运载缺失的基因可以促进心脏的功能性恢复,心肌的再生则可以用来修复心肌损伤。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效应非常重要。 结论:间质干细胞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间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内外分泌一系列的蛋白从而对遗传缺陷性疾病或获得性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 +8异常在CLL群体中少见,其与预后关系暂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