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随着椎间盘退变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且参与了椎间盘的损伤修复过程,但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否也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观察组(轻度22例,中度26例,重度24例),30例非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两组之间及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患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炎性细胞因子及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重度退变患者腰椎间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及中度患者(P < 0.01),同时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8,0.312,0.356,0.275,0.724,P < 0.01)。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退变椎间盘局部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随着退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竹节参联合抗结核药治疗骨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复方竹节参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发热、血沉异常、脓肿及骨质密度等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骨密度及血沉恢复、脓肿吸收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IL-6、IL-1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CD3+、CD8+水平升高,CD4+、CD4+/CD8+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CD3+、CD4+、CD4+/CD8+升高,CD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竹节参联合抗结核药治疗骨结核患者疗效显著,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病理性升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广陈皮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广陈皮(茶枝柑)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fillSl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和相关的文献方法对广陈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 广陈皮GAP基地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水资源达到GB5084-92(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一级标准.结论 新会广陈皮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苗要求.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9岁,务农,因"发现双肩、双小腿多发包块2年余"入院就诊.自述于2年前发现其双肩、双小腿先后出现皮下包块,逐渐突出于体表.包块开始为单发,其后逐渐发展为多个,呈结节状,色灰暗,无明显发热.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在诊断上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7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对比MSCT平扫及MS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上肢不同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57例上肢不同骨折部位患者经MSCT VRT技术检查,仅1例前臂双骨折未检出,共检出56例,总检出率为98.25%;经MSCT平扫检查,有1例锁骨骨折,2例肱骨干骨折,1例肱骨踝上骨折,2例前臂双骨折,1例桡骨远端骨折未检出,共检出50例,总检出率87.12%。两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扫描VRT技术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临床上诊断治疗上肢骨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与微RNA-24(miR-24)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湖北民大医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miR-24相对表达量,分析支架植入术前后miR-24变化值(△m...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布鲁氏菌属感染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寻找其诊断鉴别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4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对其应用64层双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CT检查结果,同时病理取样进行确诊鉴别,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4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CT检查提示确诊者32例,占94.12%,3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有24例可见死骨,其中椎体整体构架破坏,骨质碎片涉及椎体外的碎骨片型病例有5例,椎体整体发生大部溶骨性骨质破坏的病例有1例,其余检出局灶破坏硬化型26例;另有2例患者CT检查无死骨形成、骨质边缘性缺损破坏,提示为脊柱布鲁氏菌属感染;34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取样确诊均为脊柱结核病,CT检查误诊率为5.88%。结论脊柱结核病的CT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多样、特异性不强,尤其与脊柱布鲁氏菌属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因此非常容易发生两种疾病的混淆以及误诊,临床应增强疾病诊断水平,以防止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结核瘤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鉴别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肺结核瘤术前误诊为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例肺结核瘤的主要CT表现为其直径均小于40 mm,分别为35 mm、33mm、27 mm,边缘均不规整,可见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毛刺;2例有浅分叶,1例局部凹陷;病灶内无钙化,2例无空洞,1例可见小空洞;3例病灶周围无卫星灶;增强后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且病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纵膈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结论 CT对结核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认真全面的分析其影像特点,有助于结核瘤的判断;但对于孤立的、不典型的结核瘤还是常常与肺肿瘤不易鉴别,最终结论还有待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将临床25例高位SCI患者作为试验组,25例其他部位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1周内,持续心电监护,每2h测血压、心率1次,血压及心率平稳后改每4h测1次,分别取7d中血压、心率最低状态时连续3d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参数。结果:试验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位SCI后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切口病灶清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对比分析与回顾性分析相结合,调查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资料,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12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输液及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方法为A组;16例患者采用切口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为B组,对A、B两组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消失、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13、10周,多于B组患者的7、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转阴时间分别为11、9.5周,多于B组患者的6.5、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花费分别为2.77万元,略少于B组患者的3.44万元。结论切口病灶切除手术疗效好、病程短,能够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的炎性组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临床可推广该方法进行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