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取SPF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组)、ICH组、PDTC低浓度组(Plow组)和PDTC高浓度组(P_(high)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Plow组和P_(high)组在缺血后2h分别给予100 mg/kg和200 mg/kg的PDTC腹腔注射,sham组和ICH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改良的Longa分级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此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p-P65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应用PDTC后,Plow组和P_(high)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有所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应用PDTC后,2组动物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降低,且P_(high)组的细胞凋亡数目显著低于Plow组(P0.05)。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应用PDTC后,2组动物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升高,且这一趋势在P_(high)组表现更为明显。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中p-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应用PDTC后,2组动物脑组织中p-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P_(high)组中p-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Plow组。结论:NF-κB抑制剂PDTC能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且大剂量作用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BIL、ALT、AST、ALP及γ-GT等肝功能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12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42例。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LP、γ-GT,并比较。结果 预后良好组TBIL、ALT、AST、ALP、γ-GT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TBIL、ALT、AST、ALP、γ-GT、肝功能指标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9、0.858、0.789、0.748、0.813、0.873;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TBIL为88.0%、59.5%;ALT为90.4%、73.8%;AST为100.0%、47.6%;ALP为100.0%,特异度为50.0%;γ-GT为66.3%、85.7%;肝功能指标联为88.0%、88.1%。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L、ALT、AST、ALP及γ-GT与预后相关,TBIL、ALT、AST、ALP及γ-GT...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影响因素,探讨脑脊液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对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307例急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患者,其中术后30 d颅内感染28例为感染组,279例为非感染组,分析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脑脊液NT-proBNP、NSE、LDH水平差异及其预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颅内感染患者共分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66.67%)、革兰阴性菌11株(30.56%)、真菌1株(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术后第2天脑脊液NT-proBNP、NSE、LDH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结论 急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术后第2天脑脊液NT-proBN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室外引流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及非出血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脑室外引流手术相关指标,包括脑室腹腔分流(VP)、双侧穿刺、穿刺次数、同期颅脑手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抗血小板药治疗对出血量的影响。结果 出血组患者年龄大于非出血组,脑卒中史、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使用抗凝药物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组穿刺次数高于非出血组,同期颅脑手术比率低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穿刺次数和同期颅脑手术均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抗血小板亚组与未使用抗血小板组穿刺道出血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穿刺次数、同期颅脑手术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