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主要存在于炎症和纤维化部位,在不同肝病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1]。由于肝活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不利于动态观察和疗效考核,陈峰等^[2]曾应用RT-PCR和dot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 β1 mRNA,并认为PBMC中TGF β1 mRNA水平与肝纤维化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间共收治慢性脑型血吸虫病22例,均作CT扫描检查,16例经病理活检后确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4例。年龄8~60岁,其中18~45岁。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其中脑瘤型8例,癫痫型4例,混合型7例,脑卒中型3例。1.2 临床表现 头痛18例,恶心、呕吐14例,抽搐10例,失语2例,视力下降10例,听力下降1例,视力缺损1例,偏身感觉障碍6例,共济失调4例,项强4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视乳头水肿16例。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例。血吸虫皮试阳性5例,肝功能异常5例,粪便检查阳性2例。脑脊液检查12例,压力均增高,5例细胞数增  相似文献   
3.
<正>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是自身T细胞识别自身非T细胞上MHC-Ⅱ类抗原发生的T细胞增殖反应.本文测定血吸虫病患者AMLR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探讨了其关系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4例血吸虫病患者,急性19例,年龄10~40岁;慢性18例,年龄19~48岁;晚期17例,年龄18~60岁.对照20例,年龄22~44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的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地区160例HBV自限感染者和243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MxA启动子-88,-123位点基因型.结果 MxA启动子-88G/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慢性HBV感染者和自限性感染者中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HBV自限性感染者MxA启动子-88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3%和62.8%,均较慢性感染者频率52.7%和74.9%低(P=0.025和P= 0.001),而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6%和37.2%,均较慢性感染者频率2.9%和25.1%高(P=0.000和P= 0.001),比值比为6.24,95%可信限2.63~14.81.然而,MxA启动子-123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BV自限性感染组和慢性感染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xA启动子-88G/T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结局有关,其中T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有利于HBV感染后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BEC3G)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类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细胞内定位.方法 用Western blot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不同慢性HBV感染类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的PBMC及肝组织中APOBEC3G的表达状况及其亚细胞定位.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康人PBMC中APOBEC3G表达水平极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患者PBMC中APOBEC3G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倍数分别为4.12±0.21、4.07±0.28、4.16±0.36、4.21±0.39,均高于健康人.但不同慢性HBV感染类型患者之间两两比较,PBMC中APOBEC3G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931、0.744、1.675、1.675、2.606、0.931,尸值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比较,肝组织中APOBEC3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0.34与4.34±0.43,q=0.588,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BMC中或肝组织中APOBEC3G表达定位于胞质中,胞核中无表达.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虽有APOBEC3G的表达升高,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是否参与机体抵御HBV感染的过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TXB2、6-keto-PGF1a。结果晚血患者TXB2显著降低(P〈0.001),而6-keto-PGF1a,则显著增高(P〈0.001)。其中晚血出血患者TXB2、6-keto-PGF1a的变化更显著。晚血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正常人,且MAP与6-keto-PGF1a呈负相关。提示晚血患者体内TXA2-PGI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7.
乙脑的预后决定于病情的轻重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与合理。轻型及普通型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恢复,很少遗留后遗症.重型及极重型虽经治疗,目前病死率仍在15%以上,即使抢救成活者,其中一部分遗留后遗症.重型  相似文献   
8.
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降酶降脂作用显著(P<0.01),总有效率达92.1%;对照组降酶作用不显著(P>0.05),但降脂作用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61.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凯西莱联合血脂康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O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对HepG2 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h时,以及10^3 U/mL IFN-α刺激2、4、6、8、10、12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结果无IFN-α(0 U/mL)刺激时,HepGa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a浓度的升高,APOBEC3G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 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a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 IFN-α刺激8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2.2.15细胞。结论WN-a能诱导HepG2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d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 对HepG2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 h时,以及10U/mL IFN-α刺激2、4、6、8、10、12 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 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P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结果 无IFN-α(O U/mL)刺激时,HepG2 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α浓度的升高,APOBEC3G 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α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 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α刺激8 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 2.2.15细胞.结论 IFN-α能诱导HepG2 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α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