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对内源性阿片肽的研究来说是重要转折的一年,因为所有脑阿片类物质找到了各自的谱系。在此之前虽然了解有八个不同的内源性配体含有脑啡肽核心Tyr-Gly-Gly-Phe-Met(或Leu-),但对阿片肽类物质间的关系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布还是不清楚的,因而无法阐明其机能意义和解释各种生理学推论。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对搞清阿片类肽的三个不  相似文献   
2.
鸡后海,大椎,足三里穴区神经支配的脊髓节段性分布——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刘扬*谭会兵李若凡刘克曹承刚左志林**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室*北京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北京农学院)本文采用20日龄...  相似文献   
3.
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是霍乱弧菌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 kD的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CTA)和5个B亚单位(CTB)形成的五聚体共价连接而成。CTA(大约28 kD)为毒性亚单位,CTB(大约12 kD)为无毒的受体结合亚单位,可以和所有有核细胞膜上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结合。CTA则通过CTB与GM1的结合作用得以进入细胞发挥其毒性级联反应[1,2]。目前,CTB已作为载体蛋白广泛用于基础研究。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了两种国产CTB与其受体GM1之间的亲和性,并与国际标准品CTB进行了比较。材料与方法1材料GM1为Sigma公司产品。羊…  相似文献   
4.
将获自“A-B+突变型菌种”原液的国产CB,一半与HRP直接偶联成CB-HRPI,另一半经Sephadex胶柱分离、纯化后再与HRP偶联得到CB-HRP I,并将其与CB-HRPSigma进行比较.三种样品所含HRP均为3.6%.应用舌-舌下神经核及胫前肌-脊髓前角细胞标记模型。CB-HRP I接近CB-HRP Sigma的标记效果,CB-HRP I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正> 1982年9月6日至10日香港神经科学学会召开了第四届年会。该学会邀请了六位内地的神经科学工作者以及美、英、澳、加等国的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者和香港的同行们交流、研讨,形成了该学会的一次“国际研讨会”。提出在会上研讨的论文共43篇,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内分泌学及神经精神心理学等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弓的进化解剖学研究何平,万选才川北医学院南充637007中国协和医大北京100005多数作者对于特殊或畸形主动脉弓给予个例报道,至今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分类方法,更少有人对它的进行规律进行讨论。本文选用杂种小鸡270只和刺猬277只观察。发现一例...  相似文献   
7.
后海穴区CB—HRP轴浆运输追踪的神经元节段性分布及相应运动神经元形态观察谭会兵石葛明林嘉友左志林*刘克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农学院)用CB—HRP对大鼠后海穴区进行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研究。在L6~S1水平标记出该穴...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毒素具有较强毒性,标记实验的动物不易存活。选取其与受体结合的成分β片断和HRP偶联,既保持了与神经元膜上的GD_18及GT_18受体相结合的特性,又去除了TT毒性基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我们首次将Tβ片断与HRP偶联,得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标记剂。  相似文献   
9.
<正> Cajal首先用Golgi法观察到了树突棘(dendritic spine,DS)。1959年Gray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对DS作了细致的描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S具有独特的结构及生理学性质。在各种刺激的诱导下,通过钙离子、肌动蛋白(actin)和多种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ctin-associated protein)的相互作用,DS的形态和棘突触的传递机制可发生可塑性变化。由于此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突触传递联系的建立与消失以及学习与记忆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Onuf核靶肌肉的神经分布特点,探讨在某些运动神经元疾病中,Onuf核及其靶肌肉功能不受影响的生理机制。方法应用CB-HRP逆行示踪技术及CB-胶体金逆行示踪结合CGRP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支配大鼠骶尾腹内侧肌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定位分布。结果首次发现该肌的神经分布方式与会阴肌的神经分布相同,即同时接受脊髓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和Onuf核神经元的双重支配。其中有63.40%位于L6~S3前角的腹侧群,22.30%位于Onuf核的背外侧群,14.30%位于Onuf核的背内侧群。各核群内支配该肌的神经元约50%为CGRP阳性神经元。另外,支配该肌的上述两种运动神经元在L6~S3节段软脊膜处特定部位形成丰富的软脊膜下树突丛。结论实验证实了骶尾腹内侧肌不但是Onuf核最大的靶肌肉,而且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元具有丰富的软脊膜下树突丛,从而为深入探讨Onuf核的神经化学以及神经病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