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78篇
基础医学   6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12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磷脂酶C与生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酶C(PLC)是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关键酶。目前确认的哺乳类PLC共有PLC β、PLC γ、PLC δ、PLC ε和最近新发现的PLC ζ 5种亚型 ,12种同工酶。不同亚型的结构、调控和组织分布各有差异。PLC在调控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特性使其在顶体反应、卵子激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LC家族 5种亚型的结构、调控机制及PLC在男性生殖领域的相关内容 ,包括PLC引起卵子发生Ca2 + 振荡、激活卵子、促进胚胎发育等 ,并进一步探讨了PLC在临床上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ECLI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分别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胰岛素含量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C 肽含量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③结果 ECLIA法测定胰岛素的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1.97% ,2 .5 6 % ,平均回收率是 99.5 % ;RIA法的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10 .18% ,13.2 1% ,平均回收率是 93.4 % ;E CLIA及RIA法所测胰岛素含量与ELISA法所测C 肽含量均呈正相关 (r =0 .94 ,0 .91,P均 <0 .0 1)。④结论ECLIA法测胰岛素的各技术参数优于RIA法 ,该方法能较好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 ,且操作简便 ,检测速度快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甲状腺功能与形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舒  滕卫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11-1413
目的 比较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非碘缺乏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及差别。方法 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TSH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T4 、TT3 。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光、电镜下观察甲状腺内形态学变化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和滤泡腔面积。结果 补充 840 μg碘 /L 90d时 ,可使血清TSH值增高 ,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TT4 明显高于双蒸馏水 (DDW )组 ,P <0 0 5,但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 ,血清TT4 值无显著性差异。补碘组光、电镜下可见滤泡腔面积增大 ,滤泡上皮细胞变扁 ,细胞核染色深 ,滤泡融合破裂 ,巨滤泡形成 ,毛细血管减少。超微结构显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质网扩张 ,次级溶酶体增多 ,微绒毛减少 ,染色体浓集。与DDW组相比 ,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明显降低 ,滤泡腔面积增大 ,P均 <0 0 5。相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碘摄入浓度 >840 μg/L时 ,会对大多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抑制和破坏 ,使血清TT4 值明显增高 ,离子碘和分子碘对甲状腺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岳焕勋  刘小章  张志红  李顺强 《四川医学》2004,25(11):1194-1195
目的 对使用新型聚氨酯(Pu)男用避孕套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对30对健康已婚夫妇为期6周360次使用国产PU避孕套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避孕套总破裂率(临床破裂 非临床破裂)为2.22%,临床滑脱率为16.5%,使用观察期间无意外妊娠发生。结论 新型PU避孕套的破裂率和滑脱率分别相近于和高于报道的乳胶避孕套使用情况,感官指标反映PU避孕套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杨元  肖翠英  张思仲  张思孝  黄明孔  林立 《四川医学》2004,25(11):1166-1168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AZFe)无精症缺失基因(deleted-in-azoospermia,DAZ)家族基因拷贝缺失与中国男性原发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重PCR与PCR-RFLP检测技术,对210例已生育男性、216例原发无精症与189例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c区域DAZ基因家族的基因拷贝数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已生育男性中未检出DAZ基因拷贝的完全或部分缺失,而在原发无精症与严重少精症患者中DAZ基因拷贝完全缺失率分别为8.8%和12.2%,DAZ1/DAZ2共缺失率分别为8.3%和5.3%。结论 在中国男性原发无精症与严重少精症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DAZ基因拷贝缺失现象,提示Y染色体AZFc区域DAZ基因家族基因拷贝的完全与部分缺失是中国男性原发不育的遗传高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陈勇  金权膺 《江苏医药》1992,18(4):179-181
我们对64例糖尿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的糖代谢、脂代谢、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前列腺素代谢的水平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脂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栓素B_2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载脂蛋白A_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6-酮前列腺素F_(1α)的浓度则下降。同时糖代谢异常与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与前列腺素代谢物水平、以及脂代谢紊乱与前列腺素代谢物水平之间均无明显关系。推想糖尿病中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高危因素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于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模型,研究了葡萄糖酸镁胃内给药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镁胃内给药能减少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肌细胞Mg~(2+)丢失和Ca~(2+)聚积,减轻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损害,抑制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并能显著地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肥大或/和水肿等病理损伤。证实了葡萄糖酸镁胃肠道给药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放置三种IUD的术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放置三种新型含铜宫内节育器(CulUD)的术时评价。方法:将观察对象按经阴道和经剖宫产的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均随机放置CyneFix IN IUD、MCu功能性IUD和TCu380A IUD,记录两组放置不同种IUD的扩宫情况、置器疼痛反应和置器时间。结果:放置GyneFix IN IUD和TCu380A IUD在不同分娩方式组中扩宫率、痛觉评分、置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放置MCu功能性IUD在剖宫产分娩组扩宫率为92.5%,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3.3%(P<0.05);痛觉评分为8.62±0.82分,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置器时间为(9.62±3.15)min,较另两种IUD置器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GyneFix IN IUD和TCu380A IUD置器术时扩宫率低、费时少,疼痛反应轻,不受分娩方式影响。  相似文献   
9.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PNDM) is a rare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hyperglycemia constantly requiring insulin treatment from its onset. Complete deficiency of glucokinase (GCK) can cause PNDM; however, the genetic etiology is unknown in most PNDM patients. Recently, heterozygous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KCNJ11, encoding Kir6.2, the pore forming subunit of the ATP-dependent potassium (K(ATP)) channel of the pancreatic beta-cell,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NDM. Closure of the K(ATP) channel exerts a pivotal role in insulin secretion by modifying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that leads to insulin exocytosis. We screened the KCNJ11 gene in 12 Italian patients with PNDM (onset within 3 months from birth) and in six patients with non-autoimmune, insulin-requiring diabetes diagnosed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Five different heterozygous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c.149G>C (p.R50P), c.175G>A (p.V59M), c.509A>G (p.K170R), c.510G>C (p.K170N), and c.601C>T (p.R201C) in eight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agnosed between day 3 and 182. Mutations at Arg50 and Lys170 residues are novel. Four patients also presented with motor and/or developmental delay as previously reported. We conclude that KCNJ11 mutations are a common cause of PNDM either in isolation or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Permanent diabetes of non autoimmune origin can present up to 6 months from birth in individuals with KCNJ11 and EIF2AK3 mutation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he acronym PNDM be replaced with the more comprehensive permanent diabetes mellitus of infancy (PDMI), linking it to the gene product (e.g., GCK-PDMI, KCNJ11-PDMI) to avoid confusi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autoimmune type 1 diabet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 3 3 4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并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 3 2人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 ,并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55人作为无并发症组 ,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年龄相接近的正常对照组 ( 4 0例 )比较。结果 :血清vWF水平正常对照组 0 .92U± 0 .44U/ml;无并发症组 1.15U± 0 .42U /ml ;微血管并发症组 1.3 7U± 0 .44U/ml;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空腹血糖分别与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ExpB分别为 3 .0 2 3 ,1.3 3 7,P <0 .0 5~ 0 .0 1) ,以vWF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分别与vWF呈显著独立正相关 (B =0 .53 ,0 .3 5,0 .2 9,P <0 .0 5~ 0 .0 1)。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以vWF升高所反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