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白塞病长期误诊1例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方建培,郭美莲,麦友刚病例报告男,10岁,住院号281448。因反复发热,皮肤脓疱疮,口腔、龟头溃疡,眼睑麦粒肿17个月于1089年12月入院。患儿起病后体温可达40℃。曾伴呕吐、神志模糊,无抽搐、...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2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换血时间为3h20min,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7%,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全自动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3例出生体质量700~995 g[(880.7±93.7)g]、胎龄25+6~31+4周[(27.2±2.5)周]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存活20例,存活率87%.住院时间63~123 d,平均(76.5±25.1)d,出院体质量2.45~3.90 kg,平均(2.72±0.48)kg.出生时窒息需复苏者18例,占7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61%;15例需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93%;早期低血压9例,占39%;胆汁淤积5例,发生率为2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1例,发生率为48%.20例存活出院患儿中,头颅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例;2例3只眼出现视网膜病变.死亡3例.结论 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总胆汁酸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总胆汁酸 (TBA)的变化。方法 分析 5 2例进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在胃肠道外营养前及胃肠道外营养停止后TBA的变化 ;比较胎龄 <32周与≥ 32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变化的差别。结果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15 9± 9 9) μmol/L与对照组TBA(2 2 9± 16 2 ) μmol/L无显著性差别 ,胃肠道外营养后TBA(32 5± 18 9) μmol/L较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明显增高 (P <0 0 1) ;胎龄 <32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40 6± 2 3 2 ) μmol/L较胎龄≥ 32周早产儿胃肠道营养后TBA(2 7 7± 14 3)μmol/L明显增高。 结论 目前使用的胃肠道外营养方法仍存在着影响早产儿肝胆系统功能的情况 ;胎龄越小 ,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3例出生体质量700~995 g[(880.7±93.7)g]、胎龄25+6~31+4周[(27.2±2.5)周]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存活20例,存活率87%.住院时间63~123 d,平均(76.5±25.1)d,出院体质量2.45~3.90 kg,平均(2.72±0.48)kg.出生时窒息需复苏者18例,占7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61%;15例需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93%;早期低血压9例,占39%;胆汁淤积5例,发生率为2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1例,发生率为48%.20例存活出院患儿中,头颅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例;2例3只眼出现视网膜病变.死亡3例.结论 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兔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 h的方法制作HIBD模型兔64只,分HIBD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各32只.另选同样的新生兔8只,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置空气中2 h后作为实验对照组.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予利多卡因2 mg/kg静脉推注,然后以4 mg.kg-1.h-1的滴速用微量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HIBD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 h、12 h、24 h、48 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BD组各时点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各时点CD11b、CD18、ICAM-1、W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较HIB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BD新生兔CD11b、CD18、ICAM-1、VCAM-1表达增强,利多卡因能下调HIBD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3例出生体质量700~995 g[(880.7±93.7)g]、胎龄25+6~31+4周[(27.2±2.5)周]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存活20例,存活率87%.住院时间63~123 d,平均(76.5±25.1)d,出院体质量2.45~3.90 kg,平均(2.72±0.48)kg.出生时窒息需复苏者18例,占7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61%;15例需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93%;早期低血压9例,占39%;胆汁淤积5例,发生率为2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1例,发生率为48%.20例存活出院患儿中,头颅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例;2例3只眼出现视网膜病变.死亡3例.结论 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PICU患儿SIRS/MODS与小儿危重病评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SIRS/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 :分析引起小儿SIRS的原发病构成、出现MODS的比例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结果 :SIRS占PICU患儿的6 9 2 % ,2 9 4%SIRS发展至MODS ,MODS发生与小儿危重病评分分值及临床转归有关。结论 :小儿SIRS/MODS应引起临床重视 ,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对危重患儿预后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 比较32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3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结果]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早产儿。[结论]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可减轻早产儿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3例出生体质量700~995 g[(880.7±93.7)g]、胎龄25+6~31+4周[(27.2±2.5)周]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存活20例,存活率87%.住院时间63~123 d,平均(76.5±25.1)d,出院体质量2.45~3.90 kg,平均(2.72±0.48)kg.出生时窒息需复苏者18例,占7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61%;15例需气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93%;早期低血压9例,占39%;胆汁淤积5例,发生率为2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1例,发生率为48%.20例存活出院患儿中,头颅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例;2例3只眼出现视网膜病变.死亡3例.结论 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