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陨阳医学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科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260例患者,在超声监视和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于术后第1、3、6和12个月随访.其中5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同时行盆腔彩超检查子宫和卵巢血流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卵巢和垂体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72.67%月经恢复正常,64.71%痛经消失,64.81%下腹不适和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均消失.治疗后12个月82.56%患者月经恢复正常,74.51%痛经消失,72.22%下腹不适和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均消失.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子宫及其肌瘤体积呈进行性缩小,治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为69.56%和76.38%,子宫体积缩小率为42.29%和46.2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和97.69%.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血液供应比健康妇女丰富(P<0.05),治疗后明显降低,与健康妇女无明显差别.卵巢动脉血液供应、卵巢性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治疗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全阴道修复网片(total vaginal mesh,TVM)即Gynecare Prolift网片修复系统及联合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ensiongfree vaginal tape-obtutor,TVT-O)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或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Ⅱ度以上子宫和(或)阴道壁脱垂患者24例,其中本次手术前已切除子宫5例,术中同时切除子宫12例,保留子宫7例。16例用全盆底修复网片(total Prolift),8例用前盆修复网片(anterior Prolift);10例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结果:24例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12.5%)出血量超过500ml;术后随访12~20个月,1例至术后10个月时发现阴道壁网片侵蚀(4.2%,1/24),经门诊4次修剪好转;2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用Prolift盆底修复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术,手术安全、易行、微创,近期疗效肯定;合并SUI者同时使用TVT-O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与难免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1~2014-07间在我院收治并分娩的难免流产患者共173例,根据胎盘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组111例( A组)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62例( B组),所有病例均进行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PCR培养及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同时采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的细菌培养超过50%以上为厌氧菌假丝酵母菌感染, A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B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A组和B组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假丝酵母菌、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导致的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难免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孕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生殖道病原体的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雪胆乙素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第一信号(LPS)刺激巨噬细胞,再以第二信号(AT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GSDMD等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雪胆乙素对LPS+ATP诱导的ASC斑点形成的影响;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 我们发现雪胆乙素处理能够抑制ATP诱导的巨噬细胞中ASC斑点的形成,并抑制LPS+AT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caspase-1的切割及活化;进一步抑制成熟IL-1β释放至培养液上清中;同时,雪胆乙素也能够明显抑制巨噬细胞中GSDMD-NT的形成以及细胞焦亡。另外,雪胆乙素能够抑制AMPK的磷酸化,而AMPK的激动剂AICAR促进成熟IL-1β的释放,以及可以明显逆转雪胆乙素对ATP诱导的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雪胆乙素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AMPK的活性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宫术联合MTX治疗不同激素水平,不同子宫浆肌层侵蚀厚度,不同包块大小的CSP的临床疗效,旨在推广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治疗CSP。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CSP经吸宫术联合MTX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CSP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给予吸宫联合MTX治疗,无一例失败,有效率达100%,结论:对于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流血少、无腹腔内出血征象、浆肌层侵蚀厚度大于2mm的CSP的患者,吸宫术联合MTX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廉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宫内生化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的几率。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宫内生化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患者6例,对其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生化妊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异常阴道出血。6例患者中,血HCG波动于889~1896U/L,彩超提示宫内未见孕囊及异常回声团块,一侧附件区异常回声包块,5例无盆腔积液,1例有少量盆腔积液,均未行后穹窿穿刺术。4例入院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未见异位妊娠病灶,其余2例先给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血HCG继续升高改行腹腔镜手术,未见异位妊娠病灶,6例患者术中均行诊刮术,3例见可疑绒毛,3例肉眼未见绒毛结构,术后病检提示退变的绒毛组织。结论宫内生化妊娠合并黄体或附件小囊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异位妊娠相近,极其容易误诊,诊刮术有助于宫内生化妊娠和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因“停经30^+4周,头晕头痛3d,血压升高1d”于2006年4月22日上午11:3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9月20日,预产期2006年6月27日。自孕26周,于我院产检5次。孕29周彩超示脐血流阻力偏高,建议入院治疗,患者拒绝。此次产检自述头晕、头痛3d,测定血压145mmHg/101mmHg,尿常规示尿蛋白10g/L。门诊以“重度子痫前期”收入院。2002年曾在本院因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娩一早产活女婴,现体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现为先兆流产的胎盘前置状态的病例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17例,治愈率84.8%,妊娠后期胎盘位置正常104例,转归率75.4%,妊娠28周后发展为前置胎盘13例,占胎盘前置状态的9.4%;妊娠失败21例,占胎盘前置状态的15.2%。结论胎盘前置状态是妊娠中期胎盘位置异常的一种状态,在妊娠过程中有发生类似前置胎盘危及孕产妇健康、生命的可能,需重视表现为先兆流产的胎盘前置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改良吸宫术联合甲氨蝶呤(methtrexate,MTX)治疗表浅型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诊断为表浅型CSP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在充分的开腹手术准备下,采用改良吸宫术联合MTX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取得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8 min,术中出血65~120 mL,住院时间6~10 d,随访时间4~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阴道流血再次住院,经止血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成功。结论改良吸宫术联合MTX治疗表浅型CSP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