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ARCHFORHERPESSIMPLEXVIRUSTYPE2(HSV-2)ANDHUMANPAPILLOMAVIRUS(HPV)INTHENORMALANDABNORMALCERVICALSAMPLESZhangWei;张伟;JinShunqia...  相似文献   
2.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端粒酶表达与PR、ER、PCNA、c erbB2及p5 3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 TRAP技术检测 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癌基因c erbB2及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3例乳腺癌标本 ,在 6 9例细胞学阳性标本中 6 1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可疑标本中 5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阴性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敏感性为 84.3% (70 / 83)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 77.1% (6 4/ 83) ;1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4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端粒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与PR、ER状态、PCNA、c erbB2 表达亦无相关性 ,但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其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NMP22肿瘤标志物诊断尿路上皮癌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NMP22)对尿路上皮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例尿路上皮癌及4例非尿路上皮肿瘤术前尿液的NMP22的含量。结果:尿路上皮癌NMP22的阳性率为71.4%,其与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而尿细胞学阳性率为32.1%,4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尿NMP22含量检测结果的为阴性。结论:尿液NMP22含量的测定有助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且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5.
CD44拼接变异体:肿瘤转移与淋巴细胞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细胞表面的一些蛋白分子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形成,这些新发现验证了一个旧的转假说。此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在转移传播进程中获得并利用了淋巴细胞在机体防御过程中所发挥的某些功能特性,实验证明CD44拼接变异体和整合蛋白不仅能在转移性的肺瘤细胞表面表达,也能在白细胞的某个特定分化时期表达,研究者认为这些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发挥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及肿瘤转移的克隆建立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仅就这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逆转病毒介导治疗细胞增生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新方法。它能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有任何影响。这一新方法被称做“病毒介导的酶/前药物治疗”(virus-directed enzyme/prodrug therapy,VDEPT)。最近的实验发现,6-甲氧基嘌呤阿拉伯核苷(araM)能选择性地杀死有水痘带状疱疹病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病情监测方法和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结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检测了64例CIN患者、21例宫颈癌患者、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5例正常宫颈妇女宫颈脱落细胞、宫颈活组织检查(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Ⅰ)、CINⅡ级(CINⅡ)、CINⅢ级(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5.0%、62.5%、60.0%、82.4%及61.9%;对应的活检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0.0%、50.0%、45.0%、96.4%及95.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X2细胞=16.28、X2组织=36.98,P均<0.05).CINⅠ、CINⅡ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细胞=0.24、P组织=0.25);CINⅢ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CINⅠ、CINⅡ(P细胞=0.03、P组织=0.000012);CINⅢ与宫颈癌活检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脱落细胞与宫颈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的对应性良好(X2=46.4,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宫颈癌变的进程有关,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IN病情检测、处理及预后估计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癌性胸水细胞端粒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金顺钱 《癌症》1999,18(1):39-41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7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标本经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在43例肺癌胸水标本中,29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7例端粒酶阳性,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2例端粒酶阳性,11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在14例其它肿瘤胸水标本中,8例细胞学阳性及1例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涛  张伟  金顺钱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85-786
  相似文献   
10.
Epstein-Barr virus was considered as a caustive agent for Burrkitt' s lymphoma and non-malignant B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The recent studies revealed the striking association of the Infection of EBV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epithelial tumors. 43 specimens of normal exfoliated cervical epithelial cells, 47 biopsies of chronic cervlcitis and 80 tissue samples of cervical carcinomas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s of EBV W fragments by using dot blot hybridiz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EBV DNA sequences In the normal exfoliated epithelium, the chronic cervlcitis and cervical carcinomas were 44.16%, 12.77% and 13.75%, respectively. Eleven EBV positive DNA samples from cervical cancers were also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HPV DNA. The result showed 9 out of 11 were HPV DNA positive, the cultanious infectious rate of both viruses was about 81.81%.In this paper, the EBV genomes existed In the part of biopsies of cervical carcinomas were first reported. The results I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