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其复发率高,许多学者开始探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机制.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经血逆流、激素依赖及免疫因素等方面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生殖状况、囊肿特征、临床分期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等临床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相关.目前主要采用手术联合相关辅助治疗手段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许多临床随访资料及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资料可用Cox(1972)提出的回归模型来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概述了Cox回归模型的结构、意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参数估计及检验的方法。以一个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分析的实例说明了如何准备数据、参数估计、确定预后因子,并用预后指数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3.
子宫异常收缩与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基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AM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未生育女性的发病率增加.由于AM的诊断主要依赖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且诊断标准不一,所以发病率报道不一.1972年就有文献报道,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中有30%~60%存在AM.Vercellini等[2]发现,因各种疾病行切除术后的子宫中有20%~30%存在AM.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中,AM的发生率在5%~70%[3]之间.  相似文献   
4.
卵巢恶性肿瘤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其中90%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而70%的患者诊断时已达Ⅲ期或Ⅳ期,5年生存率仅为15%~20%[1].因此发现新的既敏感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作为表观遗传的主要方式之一,DNA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可早于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改变[2].而且,肿瘤患者血清DNA含量明显升高,虽然其来源尚未十分明确,但其具有与肿瘤DNA类似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3].因此,血清DNA的异常甲基化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极大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DNA含量,以及基因EGFLAM、CDKN2A和LSM2的启动子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岛(CpG island,CGI)甲基化状态,探索新的可用于辅助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血清DNA甲基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人工阴道成形术是治疗阴道缺如的最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人工阴道成形术有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肠管代阴道成形术、羊膜代阴道成形术、皮瓣或黏膜组织移植术、前庭黏膜上提术等。国内外都开展了大量的手术实践,并有相关术后随访数据发表和技术创新。将人工阴道成形术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回顾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一些改善手术效果的建议和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卵巢上皮性癌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确诊的卵巢癌共727例,对其中合并卵巢内异症的67例患者(其中由卵巢内异症恶变的卵巢癌患者34例,为A组;其他仅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33例,为B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60例未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C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期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内异症患者共3890例.结果 卵巢内异症恶变为卵巢癌的发生率为0.87%(34/3890).卵巢癌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发生率为9.2%(67/727).A、B、C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1.3)、(47.8±1.2)、(51.2±0.4)岁,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B组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分别为67.6%、69.7%),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18.8%(P=0.000);而C组以浆液性腺癌(50.3%)为主,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8.8%和B组的12.1%(P=0.000).A、B组手术病理分期多为Ⅰ期(分别为73.5%、63.6%),其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C组的31.4%(P=0.000);而C组多为Ⅲ期(47.7%),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23.5%和B组的15.2%(P=0.001).A、B、C组高分化(分别为11.8%、6.1%、10.5%)、中~低分化(分别为88.2%、93.9%、89.5%)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2).A、B、C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31.6%(6/19)、43.9%(136/3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B、C组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分别为22.2%(6/27)、15.8%(3/19)、35.5%(110/31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患者总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6%,A、B、C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9%、92.8%、5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合并卵巢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具有年轻(尤其是内异症恶变患者)、多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期别早、ER表达水平低、预后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多发病,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谜一样”的疾病,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尚不明。子宫腺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月经量增多和进行性痛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颇为棘手。根据10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和其他发表的文献,综述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学、病理生理以及诊治,以期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研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亟待研究的今后方向,作一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半个世纪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论文数呈指数增长,反映出众多科研人员对这一个"谜一样"的疾病指数增长的兴趣。作为一个研究疾病的科学领域,内异症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开发出更好的诊疗方法和药物。因此,内异症研究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出新的、疗效更好的药物。而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桥梁是评价治疗药物/方法的临床试验。本文对临床试验透明化进程中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作简要叙述,展示内异症临床试验在国内外的现状,并反思中国妇产科学界所面临的、在内异症临床试验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以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而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35例,随访12~36月(平均19.19±6.70月).结果:198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4.26%(198/235).术后妊娠率为35.86%(71/198),继发不孕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54.55%VS 26.52%,P<0.001).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腹膜型联合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39.71%、37.96%VS 13.64%,P<0.05).原发不孕和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术后加用GnRH-a治疗组术后妊娠率高于未用药组(34.67%VS 17.39%,58.62%VS 25.71%,P<0.05).结论:①保守性手术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尤其对继发不孕;②手术对于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有明显的疗效;③原发不孕以及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加用GnRH-a治疗可以增加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其复发率高,许多学者开始探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机制。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经血逆流、激素依赖及免疫因素等方面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生殖状况、囊肿特征、临床分期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等临床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相关。目前主要采用手术联合相关辅助治疗手段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