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近几年在国内外已被广泛采用,并公认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但用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报告极少。我院从1991年10月至1993年3月施行LC手术1200余例,对发现胆总管扩张,疑有病变的51例(3.9%),在施行LC同时,行胆总管切开直接取石或/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或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中国狂犬疫苗株(5aG株)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得到该株病毒糖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全长1575bp,编码505个氨基酸的成熟糖蛋白及N-端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该基因与其他株系相应基因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0%,其中膜外区同源性高于膜内区及跨膜区同源性。糖蛋白中重要功能区段嗜乙酰胆碱受体区段、抗原位点3等在个株系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近几年在国内外已被广泛采用,并公认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但用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报告极少。我院从1991年10月至1993年3月施行LC手术1200余例,对发现胆总管扩张,疑有病变的51例(3.9%),在施行LC同时,行胆总管切开直接取石或/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或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花牡荆素对食管癌(esophagus carcinoma,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噻唑蓝比色法与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紫花牡荆素处理对食管癌细胞株EC9706与EC10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 2相关蛋白(B cell lymphoma 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活化型Caspase 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紫花牡荆素处理显著抑制EC9706与EC109细胞增殖水平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未加药(0 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花牡荆素处理可以上调BAX与Caspase 3表达水平,下调VEGF 表达水平。结论紫花牡荆素处理后导致BAX和活化型Caspase 3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可能是其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生存的临床因素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2005年经诊治的6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全组病例均采用化、放、化疗的"夹心"治疗。化疗方案采用第二代的MVP、IVP、EP、VDS+DDP方案和第三代的NP、TP、GP方案。放疗均采用60Coγ射线常规外照射,剂量为65~76 Gy(未行肺校正)。部分Ⅳ期病例因脑转移或椎骨转移压迫脊髓而需首先照射脑或脊椎。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行单因素检验,Cox模式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年生存率44.54%,2年生存率7.66%。中位生存10.75个月。不论是单因素检验或Cox模式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的疾病分期、PS状态和治疗前体重减轻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在单因素检验时还显示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近期疗效影响患者的生存,而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关系不大。结论 影响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生存的重要因素是疾病分期、PS状态和治疗前体重减轻;化疗方案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仍需继续做更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少英  郑坚  牛青霞 《海南医学》2014,(8):1097-1099
目的预测并分析人白细胞介素-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人IL-36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人IL-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亲水性、可及性和柔韧性,根据预测结果综合分析IL-36α蛋白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IL-36α蛋白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N端8~12、33~38、111~116和143~149氨基酸区段。结论预测了IL-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IL-36α的生物学活性部位及利用合成肽制备抗IL-36α的多克隆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老年人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药治疗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但对其作疗效评价的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很少。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的70岁及以上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病例,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运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78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综合治疗组37例,西医治疗组41例。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的因素是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中药治疗(P=0.021)。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393,95%可信区间为(0.178,0.870)。西医治疗组中位DFS为41.293个月,综合治疗组中位DFS尚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西医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1、2、3、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69.6%、63.4%、46.5%、29.6%和100%、86.3%、74.6%、74.6%、74.6%。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肠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老年肠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8.
牛青霞  林洁莲  郑坚  陈卓毅 《广东医学》2011,32(22):2924-2926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激活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α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HUVECs.胰蛋白酶和PAR2激活肽刺激HU...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照组以大承气汤经导管滴入治疗:7d为1个疗程,均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梗阻症状评分与KP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梗阻症状缓解,梗阻症状的有效率为55%,高于对照组的25%(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KPS评分为(68.50±10.89),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肠安"方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浩  郑坚  沈克平 《肿瘤》2007,27(6):487-489
目的:研究“胃肠安”方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率和肿瘤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将95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生存率及转移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3年、5年生存率为75.9%、62.8%,高于西药组的52.8%、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的5年转移率分别为27.78%、29.41%,明显低干西药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和中药组的5年累计转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胃肠安”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胃肠安”方能显著降低胃癌术后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