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初次锥切后切缘阳性病例,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IN2及以上高级别病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的病理分级提示为CIN2者需重新阅片、调取相应病理组织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判读,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85例锥切切缘病理诊断均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33例(38.8%),未发现者52例。对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复发或残留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切缘位置、产次等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HPV阳性和锥切标本内外切缘均为阳性亦提示CIN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术后以p16染色情况作为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指标,则可计算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83。年龄(P〈0.001)、病变级别(P=0.042)、产次(P=0.009)、绝经状态(P=0.010),再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及复发者所占比例更大(P〈0.001)。结论多产,内、外切缘均阳性,切缘阳性的病变级别高,持续HPV感染,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用作锥切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较为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初次锥切后切缘阳性病例,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IN2及以上高级别病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的病理分级提示为CIN2者需重新阅片、调取相应病理组织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判读,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85例锥切切缘病理诊断均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33例(38.8%),未发现者52例。对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复发或残留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切缘位置、产次等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HPV阳性和锥切标本内外切缘均为阳性亦提示CIN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术后以p16染色情况作为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指标,则可计算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83。年龄(P0.001)、病变级别(P=0.042)、产次(P=0.009)、绝经状态(P=0.010),再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及复发者所占比例更大(P0.001)。结论多产,内、外切缘均阳性,切缘阳性的病变级别高,持续HPV感染,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用作锥切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较为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绝经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诊治并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年龄平均(55.39 ± 5.81)岁,距离绝经时间平均(5.67 ± 5.32)年(95% CI 3.56~7.77)。4例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史,其中3例行手术治疗。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就诊主诉包括发现盆腔包块29例,腹痛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1例。结合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超声等检查可诊断。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r-AFs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20例。术后病理证实合并卵巢肿瘤7例(其中卵巢癌3例),合并子宫腺肌症3例,合并子宫肌瘤5例。其中有26例患者得到随访,未见复发者。 结论绝经期卵巢EMs患者的病灶很可能在绝经前已存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漏诊;根治性手术是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 年本院收治的41 例青春期EMs 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 19.5% 的患者伴有生殖道畸形,与无畸形组相比,确诊年龄距初潮年龄的平均间隔时间较短(P < 0.01),分期早(P < 0.05)。41 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或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及病灶清除术,部分行生殖道畸形矫正手术,术后25 例患者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辅助治疗。36 例获得随访病例中,接受药物辅助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P < 0.05)。 结论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急性腹痛;合并生殖道畸形患者确诊年龄较小、术中分期较早时,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可有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总结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1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0±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及周期性肉眼血尿;13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辅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缓解,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超声、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