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及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接受初始根治性手术的663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分为淋巴囊肿组和无淋巴囊肿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66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62.59%(415/663)。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与使用的引流管类型和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负压引流管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时间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子宫颈肌壁浸润深度、切除淋巴结总数、切除髂总淋巴结总数、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使用引流管类型和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负压引流管、术后未接受辅助放化疗是淋巴囊肿早期形成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相较传统T型引流管,使用负压引流管可能可以降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时间可能更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