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儿主肺动脉窗(APW)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16胎APW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分流情况及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情况。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6胎APW胎儿中,引产10胎,出生2胎,失访4胎。4胎接受尸体解剖的胎儿引产标本中,3胎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1胎病理证实为共同动脉干。2例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其超声心动图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一致。15胎APW中,Richardson Ⅰ型2胎(2/15,13.33%),Ⅱ型9胎(9/15,60.00%),Ⅲ型4胎(4/15,26.67%)。APW超声心动图特点为三血管切面或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回声失落,CDFI示大动脉水平可见双向分流信号。15胎均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包括主动脉弓异常6胎(6/15,40.00%)、室间隔缺损6胎(6/15,40.00%)、肺动脉异常6胎(6/15,40.00%)、动脉导管异常5胎(5/15,33.33%)、静脉异常4胎(4/15,26.67%)、圆锥动脉干畸形3胎(3/15,20.00%)、Berry综合征3胎(3/15,20%)、法洛四联症1胎(1/15,6.67%)、单脐动脉1胎(1/15,6.67%)。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APW具有诊断价值,能准确评估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及血流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器学习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程序化处理问题的自动化便捷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一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尤其是在心血管领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目前已成功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各个领域中,为临床及影像科医生提供了便捷,实现了疾病诊疗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本文就详细阐述了机器学习在心脏超声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同时讨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遗传学检测结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5胎心脏肿瘤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观察其超声特征。对终止妊娠胎儿行病理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测;对新生儿取外周血行遗传学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 55胎心脏肿瘤胎儿中,37胎终止妊娠,7胎出生,11胎失访;其中单发心脏肿瘤14胎,多发心脏肿瘤41胎。28胎接受病理学检查,其中心脏横纹肌瘤27胎,血管瘤1胎。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物,略高回声,附着于心房或心室壁并突入心腔内,肿物内无血流信号。对24胎终止妊娠胎儿行结节性硬化症(TSC)基因测序,19胎阳性,5胎阴性。7例出生患儿中,4例肿瘤自然消退,3例肿瘤持续存在;TSC基因阳性2例,阴性1例。结论 横纹肌瘤是最常见的胎儿心脏肿瘤,多发者应高度怀疑TSC,并建议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对比分析不同部位缺血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外科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前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各11例(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和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RT-3D-TEE检查,获取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并使用Qlab软件后处理分析计算二尖瓣瓣环最大投影面积A-max、二尖瓣瓣环投影面积变化率A-change、二尖瓣瓣环最大面积出现于R-R间期的时间点AR-R%、二尖瓣瓣环最大周长C-max、二尖瓣瓣环周长变化率C-change、二尖瓣瓣环最大高度H-max、二尖瓣瓣环高度变化率H-change、二尖瓣瓣环在长轴方向最大位移D、二尖瓣瓣环最大前后径DAP、二尖瓣瓣环最大左右径DAIPm及上述两种径线比值DAIPm/DAP.结果 对照组A-change、AR-R%、C-change、D分别为(22.5±5.7)%、(54.6±5.0)%、(13.9±4.2)%、(15.1±1.8)mm,前壁病变组分别为(18.4±4.1)%、(58.8±5.8)%、(12.5±2.9)%、(11.2±1.6)mm;下后壁病变组分别为(16.0±4.1)%、(62.8±7.1)%、(8.0±2.6)%、(11.1±2.3)mm,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80、7.245、9.827、22.346,P<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chang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t=-3.53,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58).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AR-R%均出现在舒张期,下后壁病变组AR-R%出现的时相较其他各组明显延迟.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R-R%均高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63);同时下后壁病变组AR-R%也高于前壁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13).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均低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18);同时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也明显低于前壁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0;t=-5.57,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03).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max、C-max、H-max、H-change、DAIPm、DAP、DAIPm/D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40、1.440、0.391、1.421、0.046、0.926、1.107,P均>0.05).结论 采用RT-3D-TEE定量评价不同部位缺血致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下后壁缺血性心肌病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瓣环运动受损相对更明显,外科可进行针对性二尖瓣成形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孕期胎儿静脉导管A波倒置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静脉导管A波倒置胎儿27胎,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特点,并与尸体检查及新生儿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 27胎静脉导管A波倒置胎儿中,右心系统发育异常20胎(20/27,74.07%),其中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3胎,肺动脉瓣狭窄并三尖瓣重度反流3胎,Ebstein畸形并三尖瓣重度反流2胎,三尖瓣黏液样变性并重度反流1胎,单纯肺动脉瓣轻度狭窄1胎;锥干畸形5胎(5/27,18.52%),其中右心室双出口2胎,永存动脉干1胎,法洛四联症1胎,功能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胎;扩张型心肌病1例;卵圆孔血流受限1例。结论静脉导管A波倒置高度提示胎儿右心系统发育不良或胎儿锥干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II及Al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确诊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方法:对生后确诊BAV的患者产前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14例生后确诊患者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均有异常超声征象提示,包括直接征象(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融合嵴、两个交界及“鱼嘴样开口”、活动及开放受限、一字型关闭线或偏心关闭线)及间接征象(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升主动脉增宽)。其中2例患者产前均进行了3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上流速及升主动脉内径随着孕周的增大而增加。14例患者中,2例(14.3%)出生后因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出现生长发育受限,其中1例于2个月龄进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胎儿BAV主要依靠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直接超声征象结合间接超声征象可帮助诊断。超声医师疑诊胎儿BAV应建议其父母规律随访患儿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情况,有助于确诊及预后咨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26例的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26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患者,术中发现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36处,其中6例同时存在2处漏口,2例同时存在3处漏口。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共发现瓣周漏30处,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共发现瓣周漏28处,与术中发现符合率77.8%。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有利于术前手术计划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对胎儿永存动脉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并经胎儿引产后尸检证实的8例永存动脉干胎儿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共检出永存动脉干胎儿8例,Van Praagh.R 和Van Praagh.S分型结果显示A1型3例,A2型3例,A3型1例,A4型1例.其中1例为单纯性永存动脉干,3例合并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合并左侧房室瓣闭锁,1例合并单心房,2例合并单心室.8例永存动脉干胎儿均经胎儿引产后尸检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的可靠手段,STIC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共同动脉干及肺动脉的关系,是对二维超声心动图有益且必要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