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在急性胃肠炎患儿病原体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细菌性胃肠炎患儿35例(细菌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36例(病毒组)、健康儿童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儿童的血清PCT、IL-6、IL-8水平。结果细菌组血清PCT、IL-6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P0.05),且病毒组PCT、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组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IL-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PCT与IL-6诊断细菌性胃肠炎的敏感度分别为71.4%、65.7%(P0.05),特异度分别为72.2%、66.7%(P0.05),均显著高于IL-8(P0.05)。PCT+IL-6检测对细菌性急性胃肠炎诊断的敏感度94.3%,特异度94.4%,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CT或IL-6(P0.05)。结论血清PCT对早期小儿细菌性与病毒性胃肠炎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PCT与IL-6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各6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西药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柴桂退热颗粒治疗。3组患儿疗程均为7d,观察各组疗效、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及痊愈时间均较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9/60),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85.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退热、止涕及痊愈时间明显较单药治疗缩短,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蔡泽波  于力  韦明  李燕芳 《广东医学》2020,41(16):1655-1658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micro particles,EMPs)检测对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Kawasakidisease,IKD)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住 院的 IKD患者 12例作为 IKD组,典型川崎病(文中称川崎病,KD)患者 12例作为 KD组,另外选择同期发热 5d或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12例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 CECs、EMPs水平,并对 IKD组及 KD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arterylesions, CALs)。结果 急性期 IKD组和 KD组外周血 CECs、EM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KD组与 KD组之间 CECs、EM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 IKD组出现 CALs4例, 占比 33.3%(4/12);KD组出现 CALs3例,占比 25%(3/12);IKD组与 KD组出现 CAL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2 =1321,P=0.252)。通过诊断试验分析,IKD组 CECs、EMPs单一检测时各自敏感度为 91.76%、8333%,特异度为 83.33%、91.67%,阳性预测值为 84.62%、90.91%,阴性预测值为 90.91%、 84.62%,阳性似然比为 5.5、10,阴性似然比为 0.1、0.18,Youden指数为 75.00%、75.00%;CECs、EMPs联合 检测时采用系列诊断试验,敏感度为 75.00%,特异度为 91.67%,阳性预测值为 90.00%,阴性预测值为 78.57%,阳性似然比为 9.0,阴性似然比 0.27,Youden指数为 66.67%。结论 IKD和川崎病患者 CECs、 EMPs均显著升高,考虑与全身中小血管炎有关;IKD患者 CECs、EMPs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均有较高的敏感 度及特异度。故推测 CECs、EMPs可作为 IKD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L-2与IL-13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医护人员掌握MPP患儿的免疫状态,合理调整IL-2与IL-13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MPP患儿180例为试验组,均符合幼儿MPP诊断标准。选取正常幼儿156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人员的静脉血,检测血清IL-2与IL-13水平,研究MPP免疫学发病机制。结果检测两组人员血清细胞因子IL-2、IL-13的浓度,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补体C3、C4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发现MPP患者急性期IL-2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恢复期,而IL-13检测水平MPP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MPP恢复期;MPP急性期、恢复期免疫球蛋白Ig G检测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PP急性期免疫球蛋白Ig M和补体C3、C4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MPP恢复期,而MPP急性期、恢复期免疫球蛋白Ig A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PP急性期、恢复期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免疫系统水平降低,研究MPP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MPP免疫学发病机制可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对婴幼儿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泽波  韦明  贾高泉 《浙江医学》2021,43(22):2472-2474,2479
目的比较高流量氧疗与传统吸氧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42例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高流量氧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吸氧。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用氧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95.5%比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24h时,观察组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组内不同时点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用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吸氧相比,高流量氧疗用于毛细支气管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的疗效良好,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