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或放疗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或放疗前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2 8例 ,根据治疗后肿瘤消退情况决定手术或放疗 ,对术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者给予术后补充放疗。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缓解率 5 7.14 % ,均为部分缓解 ,1例 (3.5 7% )疾病进展。缓解率与临床期别无关。巨块型缓解率 6 6 .6 7%。鳞癌的缓解率 (72 .2 2 % )明显高于腺癌(30 .0 0 % ) ,外生型的缓解率 (84 .6 2 % )明显高于内生型 (41.6 7% )。 b期可手术率 (83.33% )明显高于 a期(42 .86 % )、 b期 (16 .6 7% ) ,但 a期、 b期之间可手术率统计学上无差异。 NIC后行根治术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行根治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相比统计学上无差异 ,放疗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 b期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率较对照组 明显降低。结论 :术前或放疗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好 ,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阴营养不良的病因与局部免疫的关系及局部组织酶学改变,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局部病变组织皮下注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α-2b干扰素及中药苦参提取液,观察治疗前后的局部组织免疫复合物沉积、酶学改变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局部病变组织皲裂及溃疡全部愈合,萎缩、瘙痒、色素脱失及增生等症状均有好转。大部分标本LDH、ACP值偏高,SDH、AKP、5'-N值偏低。TIC主要沉积在小血管壁、血管内皮及周围,基底膜亦可见,治疗前后TIC沉积率及抗C3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外阴营养不良的病因与局部免疫异常有关,导致炎症反应,引起局部代谢障碍及酶学改变。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中药治疗可提高缓解率及治愈率,为其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抽取正常对照组人群(n=1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n=16)治疗前、宫颈癌组患者(n=45)治疗前及宫颈癌组13例治疗后6个月患者与20例宫颈癌治疗后12-18个月患者肘静脉血,共获得10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Ⅱ浓度.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比CIN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IGF-Ⅱ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可以用于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及放免法测定60例妊高征患者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VCAM-1、TNF-α含量。 结果:妊高征组VCAM-1、TNF-α含量较对照组高,以中、重度者增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脐血中VCAM-1、TNF-α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母体血中VCAM-1、TNF-α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 结论:VCAM-1、TNF-α可能是参与妊高征发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盆腔疾病(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盆腔炎性疾病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者50例作为预防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随访患者术后盆腔疾病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减少,E2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P<0.01);但组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E2、FSH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卵巢恶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确诊为输卵管癌,预防组有2例患者输卵管病理回报见不典型细胞。结论:切除子宫同时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盆腔良、恶性疾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患病风险的评估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的13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n=66)、上皮性卵巢癌组(n=58)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组(n=11)。根据各组患者术前检测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计算其ROMA值,根据各组患者HE4、CA125和ROMA临界值计算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值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非上皮性卵巢癌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与HE4和CA125阳性率比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ROMA阳性率最低,在各期上皮性卵巢癌中ROMA阳性率均高于CA125阳性率。ROMA在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绝经前卵巢肿瘤患者组(P<0.05),而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中,ROMA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高,CA125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低。结论: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风险的诊断价值高于CA125或HE4,对绝经后患者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多囊肝是先天性肝囊肿的一种类型。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是多囊肝的一种治疗方法。多囊肝伴发感染相对少见,而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置管术时发生感染性休克更是鲜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患者, 临床考虑多囊肝伴感染,在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置管术时继发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经及时诊断和治疗,最终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酮在体外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卵巢颗粒细胞SVOG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后,将SVOG细胞分为对照组、睾酮组(1.0×10-5 mol·L-1睾酮)、睾酮+氟他胺组(1.0×10-5 mol·L-1睾酮+1.0×10-5 mol·L-1氟他胺)、睾酮+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组(1.0×10-5 mol·L-1睾酮+1.5 g·L-1 TUDC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SVOG细胞中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激活转录因子4 (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和死亡受体5(DR5)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VOG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睾酮组SVOG细胞形态改变,异型细胞增多,胞质中出现较多颗粒,培养基中细胞碎片增多,SVOG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例罕见巨大阔韧带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经过,阐明巨大阔韧带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要点,探讨腹腔镜在阔韧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方法:患者因腹胀2年,加重2个月入院,结合术前彩超及查体诊断为盆腹腔肿物,考虑卵巢来源。剖腹探查术中所见及术中快速病理明确诊断为巨大阔韧带浆液性囊腺瘤,手术操作时仔细辨认输尿管位置及子宫动静脉,并于肿物基底部结扎止血,手术过程顺利。结果:巨大阔韧带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与巨大卵巢肿瘤相似,超声误诊率高,CT和MRI对于鉴别巨大阔韧带肿瘤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术中操作时应紧靠肿瘤表面仔细钝性分离,避免损伤输尿管,该例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巨大阔韧带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缺乏特异性表现,应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操作精细以避免副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IGFs与其受体(IGF-R)及结合蛋白(IGFBPs)组成IGFs系统,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受IGF-R及IGFBPs的调控.JGFs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妇科肿瘤诊断、肿瘤发生预测、肿瘤预后与疗效判断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