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冰冻切片技术经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针对8 126例甲状腺、子宫、乳腺、脂肪、脑、卵巢、淋巴结、肺、皮肤、肠息肉等不同组织在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组织脱片、组织收缩、制片困难及冰晶过多和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改进。结果通过对取材组织的预处理,包埋剂用量的把握,冷冻时间的控制以及酒精灯和胶片的配合使用,圆满地解决了冰冻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冰晶过多、、组织收缩、组织脱片等问题。结论冰冻切片中对组织取材、包埋、冷冻及染色的改进,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制作出优质的冰冻切片,为明确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LL-11q)是最近新报道的罕见肿瘤,目前病例报道以西方人群为主,鲜有亚洲人群病例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BLL-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08—2020-04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9例BLL-11q,对其病变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进行随访和文献复习;同时与75例Burkitt淋巴瘤(BL)病例的免疫表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9例BLL-11q患者中男女比为13∶6,中位年龄11岁;8例以头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11例发生于淋巴结外,表现为鼻咽部异物感5例,腹痛和咽痛各2例,乳腺肿痛和肩胛骨疼痛各1例。形态学几乎以弥漫浸润为主,肿瘤细胞形态多样,BL样10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样9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一致性表达CD20、CD10和Bcl-6,与BL病例的免疫表型对比发现,BLL-11q病例常表达LMO2(57.89%vs 1.33%,P<0.001),不表达CD38(57.89%vs 1.33%,P<0.001)。EBER检测所有病例均为阴性。19例MYC基因断裂均阴性并伴有11q基因异常,其中9例做了Bcl-2和Bcl-6基因断裂检测均为阴性。18例患者行化疗伴或不伴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未行放化疗;除1例哺乳期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预后较好的生发中心B细胞淋巴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更为多见,结外相对高发;形态学表现为BL样和HGBL样;BL样形态的BLL-11q病例出现CD38阴性和LMO2阳性的概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原位杂交(ISH)联合免疫荧光(IF)两种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诊断的淋巴瘤患者20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每例取蜡块进行切片,每张厚3μm,4张连续切片分为四组:荧光原位杂交及其阴性对照,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及其阴性对照。通过荧光显微镜查看两种荧光方法的效果。结果利用荧光原位杂交与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EBER,均可以使EBER阳性细胞显示出阳性绿色荧光信号,且阴性对照无阳性荧光信号。后者更敏感,背景更少。结论荧光原位杂交与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EBER的检测,且这两种方法可能会成为EB病毒相关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多次重复荧光原位杂交制片技术,用以在切片不足的情况下辅助淋巴瘤诊疗。方法收集20例包含不同程度的基因断裂、基因扩增情况且诊断为淋巴瘤的石蜡组织,每例连续切片4张。将杂交分为三组:第一次杂交组(FHG):第一次分别杂交C-MYC基因断裂探针、BCL-2基因断裂探针和BCL-6基因断裂探针;第二次杂交组(SHG):取FHG杂交C-MYC基因断裂探针切片,使用重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再次杂交BCL-2基因断裂探针;第三次杂交组(THG):在第二次杂交基础上再次使用该技术杂交BCL-6基因断裂探针。观察FHG组,SHG组,THG组镜下红绿信号的表达情况:包括红绿信号是否表达及信号的表达模式。记录结果后对三组中孵育相同探针的切片的信号情况进行对比。并且观察三组切片是否保持完整。结果 SHG组镜下出现有效荧光信号比率为100%(R1=20/20×100%),THG组在镜下出现有效荧光信号比率为100%(R2=20/20×100%)。在本次实验中多次重复荧光原位杂交制片技术的成功率为100%(R=R1×R2)。在符合率方面,BCL-2基因断裂探针在FHG组和SHG组具有相同的信号模式和阳性比率;同时BCL-6基因断裂探针在FHG组和THG组也具有相同的信号模式和阳性比率;三组FISH杂交染色中只有两张切片具有部分掉片的情况,但不影响信号判读。证明在该方法下切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该多次重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可行性。结论多次重复荧光原位杂交制片技术可以在一张切片上重复杂交不同探针,且每次均可获得信号清晰、形态较好、背景清晰的FISH染色结果。可以在切片不足的情况下,满足临床诊断、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鼠抗人纤维蛋白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DmAb)为靶向装置,制备尿激酶(UK)的血栓靶向脂质体即尿激酶免疫脂质体,并在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上观察其早期溶栓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TBS组(TBS缓冲液,阴性对照组)、UK组(15×104IU/kg UK,阳性对照组)、Lip组(5×104IU/kg UK的Lip-UK)、Ab组(5×104 IU/kg UK的Ab-Lip-UK)和2 Ab组(5×104 IU/kg UK但DDmAb用量为Ab组2倍,2 Ab-Lip-UK)。各组成功建立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以TBS缓冲液、UK、Lip-UK、Ab-Lip-UK和2 Ab-Lip-UK 各 30 mL经股静脉输入,进行兔体内溶栓实验,并观察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舒张压(RVDP)在1 h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观察肺动脉内残留栓子数及心、肝、肾的肉眼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TBS组RVSP在溶栓后1 h内无显著变化,UK组、Lip组、Ab组、2 Ab组RVSP分别于溶栓后30 min、40 min、30 min、20 min后显著下降。TBS组、UK组、Lip组、Ab组、2 Ab组肺内残留栓子数分别为:(4.0±0,2.4±0.9,3.1±0.6,2.4±0.9,1.9±0.6)个。各组肺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水肿表现。HE染色除UK组心、肝、肾有出血外,其余组未见出血。结论: 以2 Ab-Lip-UK这种具有双重靶向作用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是肺动脉栓塞的一种理想溶栓方式,可缩短有效溶栓时间,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检测简便、耗资低廉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兔模型。方法:经右心室插管注入4个兔自体血栓,栓塞肺动脉,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右心室收缩压的变化、肺内残留栓子数及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判断栓塞是否成功。结果:注入栓子后1h,右心室收缩压明显上升,与注栓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观察,肉眼每只兔均可见注入的4个栓子,大小与注入前近似;镜下全部兔均有肺栓塞的病理改变。结论:用此种方法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淋巴瘤病例中建立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方法使用双染试剂盒在石蜡切片上先做原位杂交再做免疫组化。结果双染成功后细胞和组织结构完整。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的胞核呈蓝黑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胞膜呈红色,双阳性细胞的核与膜蓝红对比鲜明,背景清晰。结论此方法可直观地判断感染EB病毒的细胞属于B细胞还是T细胞,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骨髓活检组织使用甲酸溶液进行表面脱钙,提高其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成功率,为骨髓内淋巴瘤的精确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骨髓活检组织58例,其中套细胞淋巴瘤3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1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根据常规制片前所用脱钙液和脱钙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硝酸传统脱钙组(DG1)、硝酸表面脱钙组(DG2)和甲酸表面脱钙组(DG3)。其中DG2组和DG3组蜡块在荧光原位杂交制片前,需放入50%甲酸溶液中二次脱钙10 min,流水冲洗10 min。之后对3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每例捞取组织面2张,分别用于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和杂交检测。结果 DG1组、DG2组和DG3组杂交的成功率分别为5.6%(1/18)、94.7%(18/19)和95.2%(20/21)。与DG1组相比,DG2组和DG3组杂交成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2组和DG3组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2组13例MCL和1例FL、DG3组8例MCL和2例FL中的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观察其在EBER原位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操作程序进行优化,在EBER原位杂交过程中使其代替手工操作,用来滴加一抗、抗体增强剂和酶标羊抗鼠/兔IgG聚合物。结果使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可为EBER原位杂交节省30 min时间,并且操作结果和质量与人工操作相当。结论将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于EBER原位杂交技术,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