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madori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牛视网膜血管二酯酰甘油 (DAG)———蛋白激酶C(PKC)信号级联的影响及d-α-生育酚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制备的Amadori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 (AGSA)分别在生理浓度葡萄糖 (5 .5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 (2 0mmol/L)培养液中作用于新鲜牛视网膜血管。采用薄层层析和放射自显影法测定DAG含量和PKC活性 ;并检测d -α-生育酚预处理后DAG、PKC改变。结果 :在生理葡萄糖浓度下 ,牛视网膜血管暴露于AGSA2 4h或 72h后细胞内DAG含量、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当AGSA和高葡萄糖同时作用于牛视网膜血管时 ,DAG -PKC级联显著激活 ,分别为正常葡萄糖组的 3.4 7倍和 4 .5 4倍 ;在正常血清培养液中 ,与 5 .5mmol/L的葡萄糖相比 ,2 0mmol/L高糖在 2 4h时并不刺激DAG含量增加 (P >0 .0 5 ) ,而 72h时则较对照组增加 4 5 % ,PKC活性较对照增加 5 6 % ,而d -α -生育酚可逆转上述生化改变。结论 :Amadori糖化血清白蛋白可在生理葡萄糖浓度下刺激DAG -PKC途径活化 ,从而影响血管一系列生理功能 ,而d -α-生育酚对血管生化改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议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病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病理生理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为自主学习,在传授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效原理在体外抗癌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体外利用中效原理定量分析抗癌药物联合应用过程中的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 ,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 (阿糖胞苷 ,长春新碱 )对HL 6 0细胞的效应。结果 两种药物单用及联合应用时随药物剂量增加 ,其效应也随之增加。两药大剂量合用时为拮抗效应 ,小剂量合用时为协同效应。两药合用时给药次序不同不会影响合用效应 ,两药合用时药物浓度比例变化会影响合用效应。结论 两种药物合用时大剂量为拮抗 ,小剂量为协同 ,其效应大小与两种药物浓度比例有关 ,而与给药时间次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模型ECV304 -SKOV3和L929-H22 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测定促进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RT -PCR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并与亲代细胞比较。结果 :ECV304 -SKOV3细胞和L929-H22 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强于亲代细胞ECV304、L929,分别为0.778±0.011、0.875±0.026、0.692±0.014、0.684±0.012(P<0.001)。ECV304 -SKOV3细胞表达血管形成因子MMP -9、bcl -2增强 (P<0.05) ,TN减弱(P<0.05) ;L929-H22 细胞表达MMP -9、TGF -β1、TN、bcl-2增强 (P<0.01) ;二者表达PCNA增强 (P<0.01)。结论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存活能力、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增强 ,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ORAI1干扰慢病毒感染SW480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R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和倍增时间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钙内流(SOCE),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RK1/2、p-ERK1/2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 SW480转染ORAI1干扰慢病毒72 h后,可见明显的荧光表达;干扰组较空病毒组和对照组,ORAI1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生长减慢(P<0.05)、集落形成能力减弱(P<0.01)、倍增时间延长(P<0.01)、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SOCE内流峰值降低(P<0.05)、p-ERK1/2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ORAI1可能通过SOCE调节胞内Ca2+浓度,并进一步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沉默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和对乳腺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5 μg/L TGF-β1处理,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慢病毒介导的FOXC2-siRNA载体转染至TGF-β1诱导成功的MCF-7细胞,以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OXC2及EMT相关标志物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紧密连接蛋白 1(CLDN1)、纤维连接蛋白 1(FN1) 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沉默FOXC2表达对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诱导MCF-7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换,并上调间质样标志物FN1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及CLDN1表达;而沉默FOXC2表达可逆转已间质化的MCF-7细胞恢复至上皮表型,并降低其侵袭性。结论: TGF-β1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侵袭性,且TGF-β1这种诱导作用能被FOXC2-siRNA所逆转,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s)凋亡的角度观察紫杉醇 (Taxo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抑制的作用。方法 :2~ 3月龄家兔 40只 ;DMEM/F1 2 培养基 ;胎牛血清 ;MTT ;TUNEL试剂 ;2 4孔酶标板 ;细胞培养瓶 ;全自动酶标光度仪 ;倒置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离心机。 ( 1 )取 2~ 3代的对数生长期RLECs于 96孔板中 ,放进CO2 孵箱内培养 2 4h后 ,将不同浓度的Taxol分别作用2 4及 72h ,用MTT测定法观察其对RLECs增殖的作用。 ( 2 )将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中P38MAPK及Fa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大蒜素对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蒜素处理前后细胞内P-p38MAPK和Fa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显示大蒜素能抑制THP-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72h中效浓度(IC_(50))为12.8 mg·L~(-1).Annexin V-FITC/PI检测凋亡率随大蒜素浓度增加而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药物处理后P-p38MAPK表达增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与细胞浆,而阴性对照组仅弱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分析P-p38MAPK,Fas蛋白表达量随大蒜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其阴性组、72 h的1/2 IC_(50)组、IC_(50)组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59 8±0.013 2,0.361 2±0.008 3,0.505 6±0.005 5;Fa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87 4±0.008 9,0.426 8±0.007 9和0.597 1±0.010 9,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38MAPK/Fas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再生心肌细胞在心肌损伤性疾病治疗方面突显较大潜力,但目前仍未找到一种理想的诱导方式.目的: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分析其移植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及体内移植实验,于2008-07/2009-02在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二三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孔径0.4 μm的transwell小室,置入培养板孔构成双室培养体系.取SD大鼠1只,Ficoll密度梯度+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瓶中融合至50%生长良好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每3 d更换培养液,收集更换液过滤即制成条件培养液.体外实验分为4组:直接接触组、双室培养组、条件培养液组、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各种培养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诱导效应.取SD大鼠15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冠状动脉结扎后第6天任取1只大鼠明确心肌梗死建模是否成功,其余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8只、模型对照组6只.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将在双室模型中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5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浓度为109L-1通过鼠尾静脉缓慢注入1 mL,模型对照组予等量DMEM,观察4周.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实验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标志物Tnl、α-actin的表达;采用心电图、荧光镜检、苏木精-伊红染色等方式评价体内移植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直接接触组、双室培养组、条件培养液组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标志物Tnl、α-actin阳性表达,荧光镜下胞浆发绿光(或红光),前2组诱导率基本相似(P>0.05),且均明显高于条件培养液组(P<0.05);培养液对照组细胞未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细胞移植后两组大鼠均存活良好,未出现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4周后细胞移植组心脏冰冻切片荧光镜检显示心肌内有少量胞核蓝染的细胞,提示干细胞成功归巢,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归巢细胞位于心肌梗死灶周边区域,呈单个或小团聚集;而模型对照组心肌切片未见胞核蓝染的细胞.结论:微血管内皮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途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经微血管内皮细胞预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体内是安全的,可成功归巢到大鼠心肌梗死灶及周边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建立其亚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分步提取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蛋白,采用不同的方法除盐、浓缩样品,然后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水化上样缓冲液重悬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结果使用三氯乙酸/丙酮的除盐效果好,样品损失少;采用上样缓冲液(7mol/L尿素 2mol/L硫脲 4%CHAPS 40mmol/L Tris 65mmol/L DTT 2%两性电解质)有利于蛋白的溶解,获得更多的蛋白信息,检出的细胞质蛋白点数可达(995±53),细胞膜蛋白点数可达(1035±58),细胞核蛋白点数可达(893±45)。结论获得了清晰的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亚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