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毛迎 《微创医学》2023,(1):73-76
目的 比较中长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腋前线和锁骨中线的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留置中长导管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长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中长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腋前线,观察组中长导管尖端位置位于锁骨中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应激反应指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特质焦虑问卷(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S-AI评分、T-A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置管部位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患者447例,共行482个周期,根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分组,A组为未实施心理护理组共169例,180个周期,B组为实施心理护理组共278例,302个周期。结果A组临床妊娠率为32.0%,流产率为24.1%;B组临床妊娠率为41.0%,流产率为18.4%。B组较A组妊娠率明显提高,流产率降低。结论适当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主动配合治疗,对提高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一种腹壁疝修复补片移出物植入前后的理化性能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探究补片与人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疝复发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人体组织大部分长在聚丙烯纤维面,硅树脂面引流孔处有组织长入,产生部分粘连。长入人体组织的补片皱缩率达49.89%。当人体组织去除后,通过SEM观察可知,聚丙烯纤维表面出现较多不规则横向裂缝,硅树脂面表面完整。DSC和TGA测试结果显示聚丙烯纤维热稳定性能降低。ATR-FTIR测试结果中没有出现代表聚丙烯纤维被氧化的羰基峰,硅树脂化学稳定性较好。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聚丙烯纤维周围有部分炎性细胞存在,但整体炎症反应不大。综上所述,聚丙烯纤维降解、硅树脂面引流孔处的粘连,补片结构的明显皱缩,都可能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该文还为补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即要适当增大纤维间孔隙和减少引流孔分布和其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携带者不孕症患者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后对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例夫妻间一方为inv(9)(p11q13)携带者和80例染色体正常患者在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nv(9)(p11q13)不具有病理学意义,与染色体正常人群比较,inv(9)(p11q13)对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结果无明显不良影响.其它类型的inv(9)的遗传效应和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结果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可为患者提供无痛性、稳定的静脉输液通道,主要用于长期输液治疗或透析患者.其具备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等优点,且可作为刺激性药物或高渗透性药物的静脉输注方式,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但实际临床中,由于患者对于PICC认知不足,及临床健康教育沟通不到位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PEG)的加入对肝素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PEG)人工血管膜材料中肝素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共混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PEG质量分数(0、5%、10%、15%)的肝素化PCL/PEG膜材料,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PEG的加入对肝素释放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分析仪探究PEG的加入对基体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 PEG的加入降低了肝素从基体释放的难度,提高了肝素第1天的平均释放速率和34 d内的累积释放率,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分析结果均表明,肝素的加入会使PCL膜的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但整体影响并不显著,且肝素的加入会促进PEG晶粒的生长,肝素和PEG在基体中呈现共域化分布.结论 利用共混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肝素化PCL/PEG膜材料,并可通过调控PEG的质量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肝素释放行为的控制,进而预测试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凝作用,该材料有望用作小口径人工血管膜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