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一个胚系突变使细胞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表型(MSI-H)的超突变或缺乏MMR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突变携带者具有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风险。虽然LS中最常见的是结直肠癌,但约有60%的LS首发癌为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且其被诊断年龄较早、组织病理学大多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总体存活率良好。因此及时发现LS相关卵巢癌(LSAOC)这一亚类,对于预防LS患者其他肿瘤的发生,提高L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LS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不断有新的探索,现就LSAOC的早期诊断、组织病理学、筛查及降低风险方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宫颈小细胞癌(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占宫颈癌的3%~5%,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宫颈癌,以早期淋巴结和血行播散为特征,即使在临床上病灶仅局限于骨盆,预后也很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Ⅱ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36.8%。广泛转移的SCCC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0,而且复发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并且复发疾病诊断后的生存期很短,通常只有7~8个月。SCCC经常快速地远处转移至肺、肝、脑、骨、胰腺和淋巴结,导致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失败。SCCC治疗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综述SCCC非手术治疗方法,旨在提高SCCC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宫颈小细胞癌(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占宫颈癌的3%~5%,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宫颈癌,以早期淋巴结和血行播散为特征,即使在临床上病灶仅局限于骨盆,预后也很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Ⅱ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36.8%。广泛转移的SCCC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0,而且复发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并且复发疾病诊断后的生存期很短,通常只有7~8个月。SCCC经常快速地远处转移至肺、肝、脑、骨、胰腺和淋巴结,导致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失败。SCCC治疗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综述SCCC非手术治疗方法,旨在提高SCCC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组织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移位到子宫外,包括盆腔腹膜、卵巢和肠等。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导致的个体和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显著。腹腔镜检查仍然是诊断病情的金标准。然而,手术的侵入性,加上缺乏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导致从症状发作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潜伏期为7~11年。而且,诊断的延迟可能会对疾病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检测,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害后遗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重点。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免疫因素及炎症反应被报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IL-16是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由CD4介导其信号转导过程。综述IL-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13年2月—2018年7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516例患者,以其中4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血栓组,以同期41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按照单因素分析,高血压(P=0.012)、糖尿病(P=0.018)、体质量指数(BMI,P=0.028)、血小板水平大于300×109/L(P=0.018)、胆固醇(P=0.000)、D-二聚体(P=0.023)、手术时间(P=0.025)、术中出血量(P=0.029)、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分化程度(P=0.018)及肿瘤分期(P=0.002)在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栓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患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FIGO分期晚是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伴随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肿瘤FIGO分期晚时,需在围手术期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及采取其他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模式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自然分娩的产妇326例,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7年6月—2017年10月就诊的151例产妇为对照组,2017年11月—2018年4月就诊的175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观察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时间、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齐全/不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自身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具有侵袭性、淋巴转移率高、手术困难等特点,预后较差。因地区医疗水平及患者个体差异,其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推荐同步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欧洲、日本、韩国和拉丁美洲等则采用其他治疗方式,如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根治性手术、新辅助放疗或化疗、靶向治疗等。因此,目前关于LACC的最佳治疗方式尚未达成共识,现就LACC的相关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13年2月—2018年7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516例患者,以其中4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血栓组,以同期41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按照单因素分析,高血压(P=0.012)、糖尿病(P=0.018)、体质量指数(BMI,P=0.028)、血小板水平大于300×109/L(P=0.018)、胆固醇(P=0.000)、D-二聚体(P=0.023)、手术时间(P=0.025)、术中出血量(P=0.029)、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分化程度(P=0.018)及肿瘤分期(P=0.002)在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栓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患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FIGO分期晚是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伴随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肿瘤FIGO分期晚时,需在围手术期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及采取其他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组织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移位到子宫外,包括盆腔腹膜、卵巢和肠等。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导致的个体和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显著。腹腔镜检查仍然是诊断病情的金标准。然而,手术的侵入性,加上缺乏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导致从症状发作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潜伏期为7~11年。而且,诊断的延迟可能会对疾病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检测,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害后遗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重点。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免疫因素及炎症反应被报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IL-16是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由CD4介导其信号转导过程。综述IL-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