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腔镜与B超检查对子宫性不孕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子宫异常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为提高宫腔病变的检出率,笔者对416例不孕患者采用国产弯管型宫腔镜进行检测,并与腹部B超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在子宫因素所致不孕症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 2000年6月~2003年11月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和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416例,其中原发不孕137例(32.93%),继发不孕27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监导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加压注药疏通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 30 0例采用宫腔镜在B超监导下行输卵管加压注药 3次。结果  30 0例 5 4 8条输卵管经宫腔镜下注药 1次 ,有 1 1 2条输卵管完全通畅 ,经 2~ 3次通液后通畅度明显比第 1次通液后为高 (2 80 /4 3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通而不畅 (5 4 4 % ,2 98/5 4 8)。经 1次通液后通畅度得到改善 ,经 2~ 3次通液后明显减少 (1 6 1 % ,70 /4 3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近端梗阻 (7 3% ,4 0 /5 4 8) 1次通液与 2~ 3次通液 (1 4 % ,6 /4 3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远端梗阻 (1 7 9% ,98/5 4 8) 1次与 2~ 3次通液 (1 8 3% ,80 /4 36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随访 2~ 2 1个月共有98例妊娠。结论 输卵管近端梗阻及通而不畅的治疗效果尤佳 ,远端梗阻效果较差 ,尤其出现输卵管积水比例会增高 ;此外 ,治疗术后的近期效果较好 ,受孕率随着通液次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1月110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术后输卵管通畅184条(83.6%),输卵管中段阻塞36条(16.4%)。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07年5月在门诊就诊的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不孕患者213例,全部病例行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157例(73.7%)官腔内存在病变,151例(70.9%)有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7.4%、96.3%、2.6%、3.7%.不同大小和个数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宫腔内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不孕患者,建议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明确宫腔内有无病变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李凤葵  李素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06-3707
随着新型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应用,放置IUD后异常出血及腹痛等副反应是影响IUD续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官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IUD引起出血的原因,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避孕效果及可复性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烯输卵管栓抗生育效果、置栓后组织学改变和取栓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将31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放栓组(n=29)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对照组(n=2)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6、12个月后观察避孕效果,并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取栓后观察兔受孕情况。结果:对照组2例新西兰兔均受孕,妊娠率100%;放栓组29例放置避孕栓3个月,3例脱落(脱落率10.4%),余26例栓位置正常兔未受孕,避孕成功率达100%。6例观察6个月,3例观察12个月均未受孕。光镜下大部分放栓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皱襞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无明显病理异常。电镜下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取栓后妊娠率为100%。结论: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可能是一种避孕有效的、可复性好的输卵管避孕器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多形核白细胞(PMN)对无症状性盆腔炎性疾病(PI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7例可能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原发不孕妇女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多形核白细胞、细菌性阴道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和腹腔镜检查。结果:112例(47.2%)阴道分泌物镜检发现白细胞,35例(14.8%)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PID。当患者同时感染STD和PMN时,腹腔镜下诊断出PID的比率最高(OR值8.70)。患者同时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和PMN时,腹腔镜下诊断出PID的比率最高(OR值4.93)。PMN诊断PI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40.6%、26.8%和96.0%。结论:PMN对于诊断无症状性PI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基础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并对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取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本情况的比较中,仅E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3.39±125.47pmol/Lvs169.96±87.46pmol/L,P=0.046),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527)。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长期较高水平的雌二醇刺激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但子宫内膜息肉上ER、PR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潘萍  李素春  冯苗  姜荣华  陈颖 《生殖与避孕》2009,29(12):824-82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对不孕患者生育功能的改善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77例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不孕患者(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结合刮宫术,术后追踪观察EP复发情况,并与374例同期行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正常的不孕患者(对照组)进行术后妊娠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后妊娠率研究组(25.99%,46/177)与对照组(29.14%,109/374)无差异,术后平均获得妊娠时间研究组为4.8±3.8个月,对照组为5.0±3.9个月,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别(P>0.05)。研究组中131例EP患者未妊娠,另76例于术后1 ̄36个月进行了第二次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正常53例,EP复发23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宫腔病因之一,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可去除病因,使患者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