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颈锥切术的2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3%(19/439)、6.4%(101/1574);χ2=2.672,P=0.102]。绝经组有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10/19、22.8%(23/101);χ2=7.157,P=0.007];绝经组无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0%(38/420)、4.3%(63/1473);χ2=14.726,P<0.01]。绝经组子宫颈表面光滑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63.6%(279/439)、35.5%(558/1574);χ2=111.601,P<0.01]。(2)高危型HPV检测:绝经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0%(404/439)、94.4%(1486/1574);χ2=3.394,P=0.065];两组均以HPV 16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8%(289/439)和68.0%(1070/1574)],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722,P=0.395)。(3)TCT检查:TCT检查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HSIL,两组TCT检查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阴道镜检查: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比例[分别为32.5%(511/1574)、87.5%(384/439)]、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分别为21.9%(344/1574)、80.0%(351/439)]、行子宫颈管刮取术(ECC)的比例[分别为20.5%(322/1574)、35.3%(155/439)]、ECC阳性率[分别为53.1%(171/322)、67.7%(105/155)]均显著增高(P<0.01);子宫颈病变累及阴道壁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分别为1.0%(16/1574)、5.9%(26/439);χ2=40.443,P<0.01],且绝经组患者累及阴道壁的病变的程度与子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0,P<0.01)。(5)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75/1574)、14.6%(64/439)]、病理升级的比例[分别为5.5%(86/1574)、10.9%(48/439)]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常不充分,多为Ⅲ型转化区,病变更易累及子宫颈管及阴道壁,临床上应重视子宫颈管的搔刮及阴道壁的全面检查。绝经后妇女的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常需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酵母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在宫颈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究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4例宫颈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中Beclin 1及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HSIL及宫颈癌组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70.2%和27.0%,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4%及54.0%。Beclin1蛋白表达与患者HPV感染(P 0.001)、肿瘤分化程度(P 0.001)及淋巴结转移(P 0.05)等有关,PD-L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P 0.001)、肿瘤分化程度(P 0.05)及临床分期(P 0.05)有关,Beclin 1与PD-L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53, P 0.001)。结论 Beclin1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D-L1蛋白表达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家族1(PAX1)甲基化检测在细胞学异常女性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取212例宫颈细胞学(TCT)诊断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病例进行PAX1甲基化检测和高危HPV检测,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以组织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问世和两癌筛查的普及,妊娠期女性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管理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有效管理妊娠期HPV感染及子宫颈病变的孕妇,对提高围产期妊娠质量和优生优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妊娠期明确子宫颈病变的诊断,规范化子宫颈病变的处理,是保证每一个孕产妇顺利分娩和达到最佳母婴结局的重要任务。但相对于非妊娠期,临床上对妊娠期子宫颈病变诊治方案及对妊娠影响等的认识仍较有限,在诊疗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本文就妊娠女性子宫颈病变诊断和管理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妊娠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发生率较低,据我国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妊娠期子宫颈癌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病率为16/10万,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同时又是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所以做好妊娠期女性的子宫颈癌筛查、诊断和治疗对保护女性生育力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妊娠期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非妊娠期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通常是通过筛查发现。妊娠期出现的异常阴道流血在排除产科因素外还要排除妊娠期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妊娠期子宫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