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与细菌内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杀菌作用。由于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较广、毒性低、可耐青霉素酶、品种多等特点,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就随之不断出现[1]。而口服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少见,笔者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10个月,因"服药后心悸、胸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过程中微循环障碍症状加重原因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13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症状与体征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转归,总结急救经验。结果 13例患者均为颅内大动脉狭窄造成载体动脉封闭穿支所致梗死(颈内动脉系统梗死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5例),溶栓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皮质缺血症状、四肢瘫痪、意识障碍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皮质及分水岭区多发点状新鲜梗死灶,或小脑及脑干梗死灶数目增加。经对症治疗均获得良好预后,溶栓治疗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8.69±3.42)和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94±0.3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与体征加重与多种因素有关,栓子"崩解"所致微循环障碍可能为其主要原因。对于溶栓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经积极救治、对症治疗患者仍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4岁。因双下肢乏力4a,加重20d余伴呼吸困难10d余,神志不清5h入住危重病科。患者于入院前4a出现双下肢乏力,以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示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增高,肝炎指标检查未见异常,按肝炎在家间断口服降酶中药治疗,治疗无效;4a来患者双下肢乏力无加重及减轻。入院前20d,患者感双下肢乏力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入ICU前5h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刺激反应差,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儿,男,日龄2个月零2 d,因咳嗽2 d,于2011年8月2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7周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7分,出生体重2.7 kg.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史,人工喂养,目前抬头不稳;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母孕期体健,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5.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性神经障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晨华  杨淳彭 《临床荟萃》2003,18(23):1356-1357
糖尿病性神经障碍在其合并症中发生频率最高 ,临床体征可见双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膝腱反射消失、深浅感觉减退等 ,严重者可并发尿潴留、肾积水以及肾功能衰竭 ,目前的绝大多数治疗都是对症疗法。我们应用西洛他唑 (商品名 :培达 )治疗糖尿病性神经障碍患者 34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性神经障碍的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本组共 34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2± 6 )岁 ,糖尿病患病期 2~ 2 8年 ,平均 (14± 7)年。患者全部都有神经障碍所致自觉症状 ,另有 17例有单纯性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导管及腰麻穿刺针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方法。方法 48例(48 眼)泪小管断裂伤,均应用改良后的硬膜外导管及腰麻穿刺针行泪小管吻合术,全部为新鲜伤口,均手术成功。结 果 48例(48眼),随访4个月~4年,冲洗泪道通畅者45例(45眼),其余3例中1例因1周内换药时脱管手术失 败,2例瘢痕体质者拔管后1周冲洗泪道不通畅。治愈率为93.75%。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应用改良硬膜外导管 及腰麻穿刺针吻合断裂泪小管,操作简单,安全,提高了泪小管术后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操作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应激反应,这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现探讨气管内表麻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全麻诱导插管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牵张通气策略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气道平台压≤30 cm H2O;小潮气量通气组接受潮气量≤6 ml/kg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存活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组患者根据监测呼出潮气量(Vte)分为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11例)和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31例),分析两个亚组间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 低牵张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小潮气量通气组无显著差异(34.0%比37.0%,P>0.05),但低牵张通气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潮气量通气组(10.6%比40.7%,P<0.05),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4.5±1.2)d比(8.7±2.3)d]、存活患者带机时间[(8.4±2.1)d比(10.7±1.2)d3及住ICU时间[(10.2±2.2)d比(13.7±3.1)d3均相应缩短(P均<0.05);低牵张通气组中小潮气量通气比例为26.2%,小潮气量通气亚组病死率(40.8%比13.2%)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65.7%比8.6%)均显著高于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P均<0.05).结论 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比较,低牵张通气策略可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状态下,小潮气量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焦点,随着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的发现,打破了神经元不会再生的传统观念,近年来,有关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热点问题,由于NSC在人体外可扩增分化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一些以前用传统医学方法无法治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