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ⅠB2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1993年4月~2001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102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单纯放疗组28例;2)单纯手术组12例;3)综合治疗组62例。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顸后相关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1%和72%(P=0.9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15)、淋巴结转移(P=0.000)、脉管癌栓(P=0.006)与ⅠB2期宫颈癌预后均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2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综合治疗组的远期疗效相似。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2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晖  曾四元 《医学综述》2008,14(6):841-843
微转移是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被捕获、侵出血管并种植于特定器官且发生增殖的播散肿瘤细胞灶,常伴有间质反应,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鳞状细胞癌抗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1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宫颈浸润、附件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设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时应重视患者的病理分级、附件转移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对卵巢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化疗药物的缓释剂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常规腹腔化疗药物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腹腔化疗的疗效和应用范围。5-氟尿嘧啶缓释剂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Ⅲ期卵巢  相似文献   
5.
曾四元 《华夏医药》2002,6(6):80-81
为使学生在跨科护理岗位伊始,就树立起护理事业的单固信念,培养良好的素质,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完成护生实习带教任务。护理部深化了带教改革,建立了择优从教,双向评测的管理制度,实行多元化,多层次,有计划的教学法。并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知识,将“优先效应”,“戴明循环”引入护理实习的教学管理中培养护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从而收到了较好的带教效果,为护生走向新的护理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护理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鳞癌抗原(SCCAg)在子宫颈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微粒子酶免法检测124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对照组180例为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早期患者(Ⅰ~Ⅱa期)术后一周重复检测SCCAg值,部分根治手术患者随诊中监测.结果:SCCAg在子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73.4%,特异性为96.1%.SCCAg阳性率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早期患者(Ⅰ期和Ⅱa期)术前 SCCAg值异常者术后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部分术后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血清SCCAg值在正常水平.结论: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子宫颈癌辅助诊断指标,评估子宫颈癌手术疗效,在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SCCA水平、盆腔淋巴结HPV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盆腔淋巴结HPV16 /18感染,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血清SCCA水平与盆腔淋巴结HPV16/18感染相关 (P<0.05)。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12~41月),死亡4例,3年总体生存率为85.0%。血清SCCA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9.2%;盆腔淋巴结HPV16/18阴性者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和57.1%;血清SCCA及盆腔淋巴结HPV16/18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阳性者(P<0.05)。淋巴结转移、血清SCCA和淋巴结HPV16/18与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血清SCCA水平及盆腔淋巴结HPV 16/18感染状况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某院20年宫颈腺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0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初治的510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腺癌的发病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 (2)该院20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中位年龄由1990~1994年的48.5岁降至2005 ~2009年的45岁;同时Ⅰ期病例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3)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年轻宫颈腺癌(≤35岁)Ⅰ期病例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从1990年到2009宫颈腺癌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而Ⅰ期病例所占的比例也逐步升高,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用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 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自然转归的可能性。   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2 499例30~49岁农村妇女, 对其进行了以病理为金标准的宫颈癌筛查。第一次病理学诊断有74例CIN1患者, 入组作为观察对象, 同时用宫颈细胞学样本进行hr-HPV HC-2和hTERC基因检测以了解基线情况。全部入组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不行干预, 第12个月hr-HPV HC-2随访, 第24个月对所有对象进行hr-HPV HC-2+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 以第24个月的随访病理结果评价hTERC基因和hr-HPV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自然转归中的作用。   结果  74例CIN1患者全部随访24个月, 病变进展7例(9.5%), 病变持续为25例(33.8%), 病变消退42例(56.7%)。hTERC基因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病变进展率(包括持续和进展)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χ2=21.07, P < 0.001), hTERC基因表达阳性病变进展和持续的相对危险性是hTERC基因表达阴性组的3.24(1.96~5.37)倍。hr-HPV持续阳性组病变进展率和阴性组(hr-HPV转阴组+持续阴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 P=0.006)。hTERC基因和初次检测hr-HPV两者均为阳性组病变进展率和两者均为阴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 P=0.033)。   结论  hTERC基因异常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进展和持续呈高度正相关。而hr-HPV需多次检测, 持续阳性与病变进展和持续相关, 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可能可单独预测CIN1自然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16INK4a及P-糖蛋白(P-gp)与宫颈腺癌耐药的关系。方法:PV9000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化疗敏感组(14例)及耐药组(25例)宫颈腺癌活检组织中ERK1/2、p16INK4a及P-gp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RK1/2、p16INK4a及P-gp在两组的表达差异、3者的表达相关性及与宫颈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ERK1/2在耐药组及敏感组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2.0%(18/25)及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6,P=0.016;P-gp在耐药组的高表达率为76.0%(19/25),显著高于敏感组的28.6%(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2,P=0.026;p16INK4a蛋白在耐药组及敏感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9,P=0.140。ERK1/2与p16INK4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1,P〈0.001;ERK1/2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23;p16INK4a与P-gp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54,P=0.132。ERK1/2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14/23)和93.8%(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而p16INK4a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0%(17/25)和85.7%(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5,P=0.244;P-gp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15/23)和87.5%(1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7,P=0.125。结论:ERK1/2和P-gp的高表达与宫颈腺癌耐药相关;ERK1/2的表达情况不仅可为宫颈腺癌化疗用药提供参考,而且可作为宫颈腺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