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超敏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常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并且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可根据临床症状按发病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7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小儿腺样体肥大专病门诊收治的腺样体肥大合并OSA患儿50例、289首中药处方,提取证候要素及方药信息,构建数据库,应用频数、聚类、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50例患儿、289首处方包括肺热阴虚、肺胃郁热、痰聚鼻窍3种中医证型。3种证型的核心治疗药物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白芷、防风、赤芍、玄参、天花粉、夏枯草、连翘、浙贝母、冬瓜子、石菖蒲、陈皮、黄精、路路通、白蒺藜;3种证型的共同核心治疗药物为防风、连翘、石菖蒲、白芷、冬瓜子,3种证型用药均重视养阴扶正。结论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OSA用药以清热、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重视祛风通窍,并在不同证型治疗中均重视养阴扶正。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的常用外治法可包括针刺疗法、刮痧、拔罐疗法等方法。其中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众多方法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基本治疗作用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尤其对于病位在肌表、经络的疾病有较迅速、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透邪法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已故名老中医滕宣光采用清热透邪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根据小儿外感极易入里化热的传变之势,抓住患儿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重、舌红绛这两点热入营分表现,直接选择入营分药透邪外出,截断病情进展,突破传统的先表后里、先卫后营治疗热病思路,其特色方剂青柴汤法明药简,临床辨证用于各型小儿外感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顽固性便秘的主要病机为肠道郁热津枯,并据此提出"从血分论治"的治疗思路,以凉血清热,活血润燥为主要治法,并根据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的不同偏重而进行临证加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从血分论治小儿顽固性便秘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对小儿的体质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在诊治急症中有悠久的历史,同西方医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儿科急症的治疗中,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在治疗上应尽量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小儿的临床常见急症中,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并且相对安全,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疾病是小儿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常寒热错杂,临床用药谨慎。笔者临床上常以温热法为主进行治疗,疗效满意,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1.1临床表现小儿寒热错杂型呼吸道疾病,在症状、查体及舌脉象的表现上较复杂。如症状上可见鼻塞、打喷嚏、流黄涕、咳嗽、咳黄痰或喉中痰声、咽痛等为主的热象;也可见流涕、痰少或干咳无痰等寒象。查体时可  相似文献   
9.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感染、迁延难愈的特点,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且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物防治,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也给家长和国家带来了较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儿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推拿疗法是一种外治法,在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方面应用广泛,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推拿手法的干预,能够调整小儿脏腑、气血、经络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长期服药的痛苦和副作用。本共识为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并结合临床评价,最后经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成稿。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皮肤出现带状、串珠样水疱,剧烈疼痛等症状为特点,其中以疼痛为该病的主要症状及特征。患者可在发疹前、发疹中、发疹后出现皮肤疼痛,也可以在疱疹皮损消退后,出现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