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措施有限,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骨桥蛋白(OPN)在EMs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因EMs行手术的患者35例(病例组),于术中或术后确诊,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并经病理科诊断排除EMs的正常子宫内膜者30例作为对照(正常子宫内膜组),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5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NF-κB p65、OPN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NF-κB p65、OP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极少数表达于间质细胞中。EMs在位、异位内膜组NF-κB p65和OPN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3组增生期及分泌期NF-κB p65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异位内膜组分泌期OPN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P<0.05);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中NF-κB 与OP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在位=0.88,r异位=0.78,P<0.05)。NF-κB p65、OPN mRNA在EMs在位、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结论 NF-κB p65、OPN及其mRNA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强,并呈正相关,提示二者极有可能通过相互激活进而诱导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归为中医学肺系疾病范畴,与肺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肺阳为肺之阳气,是肺脏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温煦肺系、敷布肺津、宣散卫阳等生理功能,可经玄府流通气液布散于气道阴肤表面,发挥顾护、濡养作用。若卫阳失于顾护阴肤,或肺津不能濡养阴肤,导致气道阴肤的结构损伤,其肃清痰浊、布散肺津、抵御外邪等功能减退,痰浊留滞、阴肤失濡与外邪侵袭,均能耗伤肺阳、灼伤肺津,加剧阴肤失护的病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终成肺阳虚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笔者从“阴肤失护”与“肺阳虚损”的内在联系切入,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进行解读,提出气道“阴肤失护”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基本病因,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肺阳虚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核心病机,并将微观辨指标与宏观辨证候结合,探讨其现代生物学基础。并在“温肺阳、护阴肤”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药理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温肺阳、护阴肤”调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科学内涵,提出急性加重期祛邪护阴肤、缓解期扶正温肺阳的运用方法,以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NAi抑制核因子NF-κB p6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F-κB p65 siRNA基因沉默转染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原代腺上皮细胞,由Western blot、Real-time PCR、Transwell等分别检测干扰前后OPN、NF-κB p65、MMP-9蛋白和mRNA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干预组比较,NF-κB p65 siRNA干预后EMs腺上皮细胞中OPN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F-κB p65、MMP-9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F-κB p65 siRNA干预后,EMs腺上皮细胞的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示NF-κB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进而改变细胞侵袭性诱导E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骨桥蛋白(OPN)是从骨细胞中提取出来的酸性糖蛋白,在细胞的黏附、侵袭、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胃癌、肝癌、卵巢癌及甲状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但在正常人体中一般呈弱表达或不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病理上虽为良性疾病,却有着类似于肿瘤的侵袭、种植及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且其治疗方案局限。因此,本文就OPN可能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来诱导EMs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综述,并概述其生物学特点及各因子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旨在为EMs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