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是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困惑之一。尽管在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全卵不受精现象已显著降低,但在IVF实验室内仍然存在着难以预测和不明原因的全卵不受精现象。事实上,无论是采取常规IVF或ICSI助受精方式,都避免不了某些病例出现全卵受精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获得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采用新鲜附睾精子的94例患者作为新鲜组对照,冷冻复苏后附睾精子的92例患者作为冻精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新鲜组与冻精组相比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75.04%vs78.4%,78.3%vs81.3%,47.87%vs44.44%P〉0.05)。结论PESA精子经冷冻后有很好的复苏率(97.94%),结合ICSI可得到与使用新鲜PESA精子同样的临床结局,可作为梗阻性无精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75例常规IVF失败后补救ICSI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常规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行补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escue ICSI)的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5.03-2006.06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对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行ICSI再授精的患者,共75例.在随后治疗中,解冻复苏补救ICSI受精卵的胚胎,共移植10个周期.结果 在75例常规未受精补救ICSI周期中,共有759个未受精卵,其中可注射MⅡ卵有626个,正常受精数332个(受精率53.03%),290个卵裂,形成可移植胚胎199个.在75例补救IcsI周期中,有70例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结果4例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71%),均为单胎,分娩4例健康婴儿,2男,2女.解冻复苏补救ICSI受精卵胚胎10周期,结果1例临床,为双活胎(妊娠率为10%),分娩2例健康男婴.结论 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验用显微操作用针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显微操作用针已广泛地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等多项实验中,本文介绍利用拉针仪,煅烧仪,磨针仪,根据实验需要,制成不同长度,角度,内径外径的实验用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新鲜和冻融的睾丸及附睾精子进行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7年5月因无精症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患者20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冻融组37例和新鲜组171例.冻融组在行ICSI前将冻存的睾丸或附睾精子解冻并复苏.观察冻融组睾丸和附睾精子的临床利用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等)和妊娠结局(包括流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结果 (1)冻融组睾丸精子的临床利用率为92%(23/25),附睾精子为100%(12/12).(2)新鲜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分别为62.25%(973/1563)、78.9%(768/973)、44.4%(60/135)和29.3%(84/287),分别与冻融组[分别为64.53%(282/437)、79.1%(223/282)、46.9%(15/32)和33.3%(23/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鲜组患者的流产率、单胎妊娠分娩孕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单胎妊娠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双胎妊娠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1%(6/55)、(39.0±1.4)周、(36.8±1.7)周、(3409±393)g和(2584±266)g,分别与冻融组[分别为7%(1/15)、(38.7±0.6)周、(36.3±1.2)周、(3350±383)g和(2635±171)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冻融的睾丸或附睾精子行ICSI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后形成的卵裂期胚胎经慢速冷冻一解冻后的发育能力。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行卵裂期胚胎复苏移植的385例患者分为两组:复苏胚胎来源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组(IVM组,46例)和复苏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组(IVF组,339例)。采用慢冻速溶法解冻移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IVM组复苏胚胎243枚,复苏后存活162枚,复苏率为66.67%;IVF组复苏胚胎1605枚,复苏后存活1082枚,复苏率为67.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M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为19.30%(11/57)和10.61%(14/132),明显低于IvF组临床妊娠率(45.45%,175/385)和着床率(26.14%,240/918;P均〈O.05)。结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形成的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后临床结局欠佳,可能与冻融前胚胎自身的发育潜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部分卵裂球损伤对冻融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分卵裂球损伤对冻融后优质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为解冻周期移植胚胎的挑选提供依据。方法对502例解冻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移植胚胎分为两类,胚胎冻融后所有卵裂球均无损伤,卵裂球数〉6,碎片〈10%(A型);冻融后胚胎有1~2个卵裂球损伤,但仍有至少6个完整无损伤卵裂球,碎片〈10%(B型)。无损伤组移植的所有胚胎均为A型(n=294周期),部分损伤组移植胚胎中至少包含1个B型胚胎(n=208周期)。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无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6.73%(108/294),着床率19.42%(153/788),部分损伤组为38.46%(80/208)和19.43%(110/566),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含1枚B型胚胎组(163周期)和2枚B型胚胎组(42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量卵裂球损伤的冻融后优质胚胎,其发育潜能与无损伤优质胚胎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后囊胚冻融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①实验研究:对41枚PGD诊断为遗传学异常的废弃囊胚进行冻融研究,其中27枚囊胚进行程序化冻融,14枚囊胚进行玻璃化冻融。分别观察囊胚冷冻前及解冻后的形态学特点,比较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②临床应用:对14对夫妇在PGD新鲜周期移植后仍有剩余的遗传诊断正常的40枚囊胚给予冷冻保存。其中,6对夫妇的12枚胚胎进行了解冻移植。结果:①实验研究:27枚进行程序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22枚,复苏率为81.48%(22/27);14枚进行玻璃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11枚,复苏率为78.57%(11/14),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何种冻融方法,解冻后复苏存活的囊胚在体外培养30 min均可以观察到复苏现象,体外培养4 h囊腔均扩张。②临床应用:14对有剩余囊胚冻存的夫妇中,6对夫妇新鲜周期即获得临床持续妊娠,另外还有1对夫妇早期自然流产,1对夫妇宫外孕。其余新鲜周期未孕的6对夫妇进行了囊胚解冻移植,其中3对夫妇解冻周期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经PGD诊断后的囊胚,无论是程序化冻融还是玻璃化冻融,均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冻复苏率。PGD诊断后囊胚冻融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可以提高PGD夫妇的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体外受精(IVF)治疗时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IVF治疗的35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将其卵母细胞分为2组,同时行常规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ICSI),比较2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常规受精组受精率(51.2%)低于ICSI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受精失败率(20.0%)明显高于ICSI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采用部分卵母细胞常规受精、部分卵母细胞ICSI的方法,可降低完全受精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受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每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35例)超促排卵获取的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行常规体外受精(A组)和ICSI受精(B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A组受精率(51.2%)低于B组(61.3%,P<0.05);而完全受精失败率(20.0%)明显高于B组(2.8%,P<0.05);二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无差异。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采用部分卵母细胞常规受精、部分卵母细胞ICSI的方法,可降低完全受精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