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期妊娠 6 0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为进一步明确此方法终止妊娠的安全性及并发症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年龄 18~ 4 1岁 ,平均年龄 2 5 .6± 5 .6岁 ,双子宫 3例。停经 90~ 12 0d ,月经周期 (30± 6 )d ,经期(5± 2 .5 )d ,体健 ,无特殊病史 ,经病史、妇检、B超确诊孕 12~ 15周 ,5 8例 ,孕 16~ 19周 2例 ,平均孕周13.4± 1.8周 ,无使用米非司酮及前列醇禁忌症 ,愿按要求服药终止妊娠和进行生化检查。1.2 方法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20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其原因并初步探讨预防措施。 方法收集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北京户籍宫颈癌患者1868例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n=286),36~64岁组(n=1263),≥65岁组(n=319);按照术后组织病理学类型,将其分为鳞癌组(n=1654)、腺癌组(包括腺鳞癌,n=186)及其他组(n=28);按照发病年份,将其分为1992-1996年组(n=178),1997-2001年组(n=373),2002-2006年组(n=563),2007-2011年组(n=754);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又分为Ⅰ期组(n=667),Ⅱ期组(n=721),Ⅲ期组(n=466),Ⅳ期组(n=14)。上述各分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分析本院20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 结果≤35岁组患者年龄组构成比从1992-1996年的7.30%上升到2007-2011年的16.0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98,P<0.05);≥65岁组中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1992-1996年的30.34%下降到2007-2011年的1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0,P<0.05)。其余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不同发病年份组中宫颈腺癌所占比例未见明显变化,年轻患者宫颈腺癌发病率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2-1996年的8.90%上升至2007-2011年的22.6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Ⅰ期宫颈癌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Ⅱ,Ⅲ期宫颈癌呈下降趋势。≤35岁组中以Ⅰ,Ⅱ期宫颈癌为主,约占90%,其中Ⅰ期宫颈癌所占比例从1992-1996年的23.01%逐步上升到2007-2011年的57.03%;≥65岁组中,虽Ⅰ期宫颈癌患者呈上升趋势,Ⅲ期患者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以Ⅱ,Ⅲ期患者为主,所占比例由1992-1996年的92.59%下降至2007-2011年的79.32%。 结论20年间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多为早期,而≥65岁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则以Ⅱ,Ⅲ期为主。宫颈腺癌发病率在年轻患者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治疗宫颈妊娠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我院收治的12例宫颈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行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宫颈妊娠既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96例子宫超过12孕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41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H)。结果:96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3±27.5)min,术中出血量(102±33.6)ml,切除子宫重量(587±96)g,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2.8)h,术后住院时间(4.2±0.6)d,术后病率1例,发生率1.04%。96例随访12个月,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处理好附件及子宫血管,选择恰当的子宫取出方式,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诊断方法以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及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6例CS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TVS)检查为诊断CSP的主要依据,妊娠病灶部位甲氨蝶呤(MTX)注射、子宫动脉栓塞(UAE)+MTX灌注是成功治疗CSP的关键,UAE+MTX灌注能迅速止血、快速杀胚,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UAE后清宫为CSP的主要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射频自凝刀、全子宫切除是必要补充。结论:目前CSP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依据病情结合医院条件,制定个性化方案,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锥型切除术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G CIN, CIN3)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妇科因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3的76例患者,采用前后对照法,对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术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CIN3患者中40例入院后拟行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前均行诊断性宫颈锥型切除术,36例直接行宫颈锥型切除术治疗,76例患者锥切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一致者49例,占64.47%,不一致者27例,占35.53%,锥切术后有5例组织病理较术前活检组织病理升级,占6.58%,5例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浸润癌。其中3例Ia1期,1例Ia2期,1例Ib1期。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拟行全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锥型切除术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及其信号转导关键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手术切除正常宫颈组织47例(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36例(CIN组)及6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1R和AT2R mRNA水平;蛋白质印记法检测AT1R和AT2R蛋白表达水平。激活AT1R,测定酪氨酸激酶(PTK)活性;激活AT2R,测定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N组及宫颈癌组AT1R、AT2R的mRNA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激活AT1R后,CIN组与宫颈癌组的PT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64.00±16.23),(89.00±20.76)比(50.00±1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IN组比较,宫颈癌组进一步升高(P〈0.05)。激活AT2R后,CIN组和宫颈癌组的cPLA2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137.00±19.72)、(181.00±30.83)比(104.00±2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IN组比较,宫颈癌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AT2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VAIN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患者VAINⅠ52例,VAIN Ⅱ~Ⅲ 20例。结果:患者年龄18~61岁,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96%患者病变位于阴道穹窿或上1/3,其余4%位于阴道中1/3,30%患者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52例VAINⅠ中有18例合并CINⅡ~Ⅲ的患者行LEEP术,余予以观察;20例VAINⅡ~Ⅲ患者行病灶电灼术,其中6例合并CINⅡ~Ⅲ的患者同时行宫颈LEEP术。20例VAINⅡ~Ⅲ患者有1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19例高危型HPV阳性,均在术后3个月~1年内转为阴性。结论:VAIN常在宫颈筛查的第二阶梯阴道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常合并CIN,病灶电灼术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创伤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部位或病灶部位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采用腹腔镜下节段性切除患侧输卵管或病灶部位切开取胚均获成功,且损伤小,恢复快.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