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戈  卢光 《生殖与避孕》2000,20(5):263-267
无论受精过程是发生在体内还是体外,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均可能出现阻滞。在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治疗过程中,这也是影响IVF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胚胎发育阻滞的机理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临床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配子质量对早胚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卵细胞因素的影响 (一)胞质的成熟度 胚胎来源于精卵的结合。由于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是人体内最小的细胞,其体积比达千倍以上;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推测卵胞质中储备有胚胎发育的一切必备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基因诊断方法。并且应用于SMA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的第7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应用紧靠SMN基因的微卫星标记进行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家系1的患者为两个SMNT基因的同源缺失,胎儿虽然未发现SMNT基因的同源缺失,但是从母亲那儿遗传了一条与患者相同的异常5号染色体,是SMA携带者;家系2的胎儿亦未发现SMNT基因的同源缺失,两家系先证者的母亲各生下了一名正常儿。结论:PCR-SSCP分析,PCR-限制性酶切和单体型连锁分析法是诊断SMA的有效方法,三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提高产前基因诊断的准确率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与 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 ,建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 PCR技术对 1 0 0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其中无精症 72例 ,严重少精症 2 8例 )进行 Y染色体 AZFa、AZFb、AZFc/DAZ、SRY的微缺失检测。结果 :1 2例患者 (1 2 % )有 AZFc的微缺失 (其中无精症 8例 ,占 1 1 .1 % ;严重少精症 4例 ,占 1 4.3% ) ,且其中 1例无精症患者为 AZFb、AZFc双重缺失 ;所有病例未发现有 AZFa的缺失 ;SRY基因 PCR扩增均为阳性。6 0例已有生育的正常男性均无 AZFa、AZFb、AZFc、SRY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 ,特别是 AZFc/DAZ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和严重少精、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遗传咨询和行卵细胞质内注入精子术 (ICSI)时 ,有必要对不明原因的不育男性患者进行 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人ES细胞系和发现人ES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特定细胞后 ,ES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就更为广阔。本文对目前人胚胎干细胞建系和诱导分化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解冻后活动精子总数对他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他精人工授精 (AID)过程中 ,解冻后活动精子总数与AID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了我室精子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资料 ,比较解冻后活动精子 (A、B级 )总数对AID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活动精子总数均 <30× 10 6,和均≥ 30× 10 6相比 ,其妊娠率分别为 10 4 5 %和 2 6 4 9%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 ;若排卵前授精≥ 30× 10 6,排卵后 <30× 10 6,其妊娠率为 18 90 % ,与上述两组相比在统计学上亦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结论 用于人工授精的冻融精液需要有 30× 10 6以上的活动精子 (A、B级 ) ,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B1和B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B1和B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加CDll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ll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立  卢光 《生殖与避孕》2000,20(5):280-283
植入前小鼠胚胎(preimplantation embryo)的透明带经软化后,用固定在显微操作臂上的微玻璃针行胚胎分割,2-、4-、8-细胞胚胎及桑椹胚分割成功率分别为90.6%、85.0%、73.6%、71.4%。所获半胚体外培养后,胚泡发育率分别为62.1%、80.1%、83.0%、89.2%。随胚胎细胞数目增多,分割成功率降低,而发育率则提高。将8-细胞胚组及桑椹胚组的半胚移植到假孕母鼠后,幼仔出生率分别为14.6%、15.1%。同法分割4-细胞人胚胎2个,获半胚4个,分割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