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及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 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 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及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肠管扩张的超声表现与出生后正确诊断及新生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超声发现胎儿肠管扩张并参加多科会诊的41例患者.结果:41例患者,皆随访至胎儿出生后1个月.①胎儿十二指肠扩张16例(16/41,39.0%),其中6例终止妊娠,1例孕30周胎死宫内,9例胎儿出生后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输卵管癌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正确7例,误诊为卵巢肿瘤6例,考虑为附件来源肿瘤2例.结论绝经后妇女附件区出现腊肠状混合性肿块,内含不完全分隔、实质部分血供丰富,结合病史,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放置Foley水囊在剖宫产切口妊娠清宫术中及术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清宫术术中或术后出血患者,于超声引导下放置Foley导尿管,充盈球囊,使之完全压迫出血部位.超声实时观察出血部位,如发现出血量渐增多,则继续压迫止血;如无继续出血,可安全取出球囊.记录术中出血量、注液量及水囊留置时间.结果 76例患者中,35例为孕囊型,41例为混合性包块型;孕囊型术中出血量为(30.16±5.20)ml,注液量(20.11±5.62)ml,水囊留置时间(13.37±4.19)h;混合性包块型术中出血量为(85.88±6.81)ml,注液量(30.12±9.06)ml,水囊留置时间(31.32±8.28)h.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Foley水囊压迫止血,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实时监视下放置Foley导尿管对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即形成子官腺肌病[1].常见的子宫腺肌病较易诊断,而囊性子宫腺肌病(又称为腺肌瘤性囊肿或囊性子宫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腺肌病病灶内有充满血液的囊性部分,囊性部分最大径一般超过5 mm[2],超声检查极易发生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6例囊性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为子官肌癌变性或子宫肌层囊性结构而行手术的病例,旨在分析子宫囊性腺肌病超声误诊的原因并总结其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丢失的初步探讨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不同年龄及不同绝经年限骨丢失的特点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62 例绝经后妇女( 均为自然绝经) 分别超声测定右下肢胫骨中点骨密度。结果 ①绝经后骨密度在45 ~50 岁时最高,5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明显下降,70 岁以后趋于平稳。②骨密度在绝经后1 ~4 年内下降幅度较小,5 ~7 年下降幅度较大,7 ~10 年较平稳,10~20 年再次下降,20 年以后下降幅度较小。③当体重指数< 30 时,骨密度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 30 时,骨密度下降。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与绝经年限呈非线性相关,呈两次下降,适当的体重对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静脉导管缺失(absent ductus venosus,ADV)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科行高危超声检查诊断为静脉导管缺失的21例胎儿的超声图像和妊娠结局。根据Achiron等的新分类方法,按脐静脉-门静脉系统中分流部位进行产前超声分型:Ⅰ型为脐静脉-体静脉分流(umbilical-systemic shunts,USS);Ⅱ型为“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ductus venosus-systemic shunts,DVSS);Ⅲ型为门静脉-体静脉分流(portal-systemic shunts,PSS);Ⅲ型分为Ⅲa型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s,IHPSS)和Ⅲb型肝外门-体静脉分流(ex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s,EHPSS)。通过查阅病史、收集影像学报告和电话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42天(活产、产后超声、肝功能检查或常规体检结果)的资料。结果 21例ADV胎儿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Render模式与Omni view模式)两种成像模式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性,筛选出更适用于临床诊断的超声检查方法与成像模式。 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检查拟诊为子宫畸形的159例患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Render及Omniview两种成像模式下分别对患者子宫三维容积图像进行子宫冠状面的重建,并作出定性和分型诊断。与宫腔(腹腔)镜、磁共振成像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对子宫畸形患者二维及三维超声(Render模式与Omni view模式)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与宫腔(腹腔)镜、磁共振成像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三维超声Render模式(78.6%,125/159)和Omni view成像模式(81.8%,130/159)诊断子宫畸形的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52.8%,84/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nder模式:χ2=23.465,P<0.01;Omni view模式:χ2=30.234,P<0.01)。 结论三维超声两种成像模式对子宫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两种成像模式均可用于子宫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表现为胎儿胸腔积液的先天性膈肌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胎儿胸腔积液的先天性膈肌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产前及出生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早产儿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膈肌血管瘤,产前表现为孕后期短期内出现的胎儿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生后呼吸困难。生后超声显示右侧胸腔内膈肌上方实质性占位,右侧胸腔积液。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减压及持续引流后,仍然出现反复的右侧大量胸腔积液,经大动脉门静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为右侧膈肌血管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加栓塞术堵闭介入治疗后未再出现胸腔积液。结论:先天性膈肌血管瘤罕见。临床中遇到产前胸腔积液的胎儿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介入或手术切除血管瘤是解决胸腔积液的主要手段,多学科诊治模式对改善其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