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采用改良法通过自体移植在大鼠子宫膀胱间建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模型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移植大鼠自体子宫内膜于子宫膀胱间腹膜处,同时切除宫旁游离脂肪建立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并与常规直肠子宫陷凹处DIE模型及非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作对比。术后2周再次手术观察病灶生长情况,并对病灶粘连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病灶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3组均成功建立DIE模型,体积大小无统计学差异。直肠子宫陷凹处DIE模型和非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的病灶粘连评分分别为2.38±0.74和2.75±0.46,改良子宫膀胱间DIE模型病灶粘连评分为1.00±0.50,较前两组明显减小(P<0.05),且具有与在位子宫内膜相似的形态和结构。结论 采用改良法建立子宫膀胱间DIE模型操作简单、病灶粘连轻,适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模型不同种植部位异位病灶的生长特点,为后继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一个合适可选的实验动物模型平台。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分别将成熟SD大鼠的子宫内膜片段种植到肠系膜(n=24)和腹壁(n=21)。从造模后第1周开始,每周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手术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直至造模后第8周。结果:肠系膜病灶与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手术中极易出血,但其病灶的生长周期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5周;而腹壁病灶与周围组织很少有粘连,手术视野清晰,病灶易分离测量,但其病灶的生长周期短,生长高峰出现在第2周,2~4周为一个生长稳定期。结论:腹壁种植的SD大鼠内异症实验模型由于其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生长稳定,可能是研究药物对异位病灶早期抑制作用的合适动物模型;肠系膜模型因其生长周期长,生长高峰出现晚,可能是研究药物对内异症治疗疗效观察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在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 min应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推注,观察组单纯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达到优的患者:研究组43例(74.1%),对照组32例(55.2%);宫颈充分软化:研究组36例(62.1%),对照组20例(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研究组(13.5±7.7) mg,对照组(17.3±8.9)mg;手术时间:研究组(2.5±0.8) min,对照组(3.9±0.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研究组(3.1±1.3),对照组(5.5±1.5);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5.2%,对照组为13.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人工流产术前间苯三酚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对于宫颈软化及镇痛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付国芳 《沈阳医学》2001,21(1):38-39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病人角色的适应及其心理护理,在精神病人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局部雌激素的大量形成在EMs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研究已经证实,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均有芳香化酶的异常高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却无该酶的表达,且已有不少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EMs成功的病例报道。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类固醇合成因子1(SF-1)在正常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异位内膜基质细胞中异常表达,SF-1是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合成的主要调控者,EMs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芳香化酶表达量直接受SF-1表达的影响,而SF-1表达的异常主要是由于表达该蛋白的基因启动子区的过甲基化。综述SF-1在E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宫颗粒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北京市回民医院以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术后两组均常规给予补液抗炎、缩宫剂等治疗,观察组产妇于产后第1天开始服用益宫颗粒,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产妇平均恶露量、恶露干净天数、子宫底下降高度、B超子宫大小、乳汁分泌量及新生儿呕吐、新生儿皮疹、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腹胀腹泻等情况。结果在平均恶露量、恶露干净天数、子宫底下降高度、B超子宫大小、乳汁分泌量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在哺乳期间恶心呕吐、皮疹、腹胀腹泻、黄疸指数升高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宫颗粒能明显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产后泌乳,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具有服用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