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片灌肠在儿科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本院近年来治疗的12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比两组的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腹泻消失时间为(3.38±0.62)d、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为(4.32±0.41)d及临床治愈时间为(5.38±0.59)d,均短于对照组的(5.02±1.12)、(7.08±1.03)、(7.98±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为(5.5±2.4)d,住院费用为(4450.5±278.45)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7.3±2.8)d,住院费用为(5587.4±317.7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呋喃唑酮灌肠能有效提高患儿感染性腹泻的治愈率,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例表现为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及特殊面容的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和遗传学分析。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对候选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具有特殊面容, 包括鼻翼发育不全、头皮缺损和牙齿畸形, 并有胰腺外分泌不足导致的反复腹泻。基因测序显示患儿携带UBR1基因c.3167C>G(p.S1056X)和c.1911+14C>G复合杂合变异, 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3167C>G为无义变异, 既往未见报道;c.1911+14C>G为已知剪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 两个变异分别判断为致病和疑似致病变异。结论患儿被确诊为UBR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新发现的变异扩展了UBR1基因的变异谱, 并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及再生育指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肠病(AIE)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1例AI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儿童自身免疫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肠病”“autoimmune enteropathy in children”“autoimmune enter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3月的相关文献,总结儿童AIE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诊疗及预后。结果 患儿,女,3岁10个月,因腹泻18 d就诊,根据患儿难治性水样泻、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及典型病理改变,排除感染性腹泻、乳糜泻、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及免疫缺陷病,确诊为儿童AIE。予甲泼尼龙治疗8个月余,停药复发,遂予他克莫司治疗,随访至2023年3月(他克莫司治疗6个月余),病情好转。检索符合条件的国外儿童AIE病例共66例,中国儿童AIE仅5例。结论 儿童AIE发病率低,临床主要以难治性腹泻为主要表现,常规治疗及回避饮食无效,病理组织学特征性改变为明确诊断提...  相似文献   
4.
魏绪霞  危敏  蔡常洁 《器官移植》2010,1(5):272-275
目的评价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TREM)-1用于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价值。方法 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按临床转归分为非感染组(11例)、感染好转组(8例)和感染非好转组(8例)。比较三组在转入ICU48h内以及感染好转组和感染非好转组感染后48h内的外周血TREM-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乳酸水平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研究TREM-1与另两种指标的相关性,对有相关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求出各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三组的TREM-1、TNF-α、乳酸组间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表达水平为感染非好转组〉感染好转组〉非感染组。感染好转组与感染非好转组的外周血TREM-1水平在发生感染前呈上升趋势,前组幅度平缓,后者升幅较大,且感染好转组外周血TREM-1水平于感染24h(高峰)后下降,而感染非好转组则持续升高。TREM-1与TNF-α、乳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三项指标之中,TREM-1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监测转入ICU48h内的TREM-1水平可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起到预警作用,TREM-1表达水平与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一致,可预测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肝移植病区与非肝移植病区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住院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两个病区的菌株分布和耐药性。结果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1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0.3%,革兰阳性(G+)球菌占39.7%。非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791株,G-杆菌和G+球菌分别占53.1%和46.9%。非肝移植病区检出的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7.2%,非发酵菌占32.2%;而肝移植病区非发酵菌占64.3%,肠杆菌科细菌占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肝移植病区,分别为80.0%、51.1%,87.5%、48.9%(均为P〈0.05)。非肝移植病区未发现泛耐药G-杆菌,肝移植病区检出2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或溶血不动杆菌。非肝移植病区中1.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肝移植病区为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非肝移植病区相应为41.6%。结论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病原菌的菌种分布不同。与非肝移植病区比较,肝移植病区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7.
段春红  魏绪霞  杨晓梅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6-2277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或henoch-schon le inpurpura,HSP)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以年长儿,尤其以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多,以冬春季发病多[1]。HSP的皮疹病理活检中可见到真皮血管内栓塞现象,有微循环血栓形成的倾向,但临床实践中并未见到由此引发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或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故进一步明确HSP患儿疾病过程中的凝血状态具有一定意义。1因子ⅩⅢ(FⅩⅢ)FⅩⅢ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相似文献   
8.
电解铝作业中产生的氟及其无机化合物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最近在许多国内外报道中受到关注[1,2 ] 。主要涉及到对骨骼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亦可引起血清微量元素Cu、Zn含量下降 ,抑制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损害胶原生物合成致使胶原含量减少以及氟中毒时尿总羟脯氨酸含量降低等。尤其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国内外报道甚多 ,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报道甚少。本文是我们对山东铝厂 3 5 0例电解铝作业工人体检时的心电图进行初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以山东铝厂从事电解铝作业的 3 5 0工人为接触组。平均年龄 2 8 2 ( 2 4…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科ICU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定为ICU院内感染137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137例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2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120株,占53.8%,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8.4%,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62株,占27.8%,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升高,而敏感性降低,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了相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较好的敏感性及较低的耐药性。阳性菌菌株及真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但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株及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真菌菌株。结论该ICU的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构成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真菌的感染比例也较高,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发病后及手术后的性生活状态。调查内容包括性欲状况、阴茎勃起情况(夜间及清晨)、勃起强度、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生活认知情况(性生活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受者发病后的性欲状况、阴茎勃起强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发病前和手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发病前比较,受者发病后和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发病后比较,受者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夜间及清晨阴茎勃起异常的发生率和性生活认知(认为性生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几率,发病前、发病后、手术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的性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