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59岁,患扩张型心肌病14年,多次因心力衰竭住院,2年前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反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曾经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此后一直口服地戈辛0.125mg1次/d、氨酰心安6.25mg2次/d、胺碘酮0.2g2次/d、双氢克脲噻12.5mg1次/d、安体舒通20mg1次/d。平日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患者因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伴胸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对MDCT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优扫描方案,为MDCT双低技术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搜集30例于笔者医院行MDCT常规增强检查、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测量其出血点CT值,计算平均值212.13±64.54HU。以此平均值为参考值配比碘溶液:6.4mgI/ml,120kV对应CT值:214.73±1.63HU。对消化道出血模型行MDCT扫描。常规组:120kV、300mAs、扫描层厚0.9mm;实验组:(A组:100kV、400mAs;B组:80kV、400mAs),扫描层厚1.0、1.5、2.0、2.5、3.0mm。对比剂浓度6.4mgI/ml。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比较常规组与实验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并记录MDCT对模型模拟出血的检出情况,测量出血点CT值。结果 常规组DLP、ED与实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mm图像噪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5、2.0mm图像信噪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3.0m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mm对模型出血的检出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低剂量扫描诊断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可行,最优扫描参数为100kV、400mAs、1.5mm,其中扫描层厚2.0mm为最厚临界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补液管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了渗出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对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加强对重症药疹渗出期的补液护理,可以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马春梅  邢兰凤   《护理与康复》2018,17(2):53-54
总结10例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手术后并发严重腹腔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识别早期症状,做好药物支持治疗及心理护理。10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患者未再次行手术治疗,胚胎移植后妊娠率达到71.4%。  相似文献   
5.
心律平为一种新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泛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笔者对1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心律平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简要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清瘦素(Lep)、可溶性瘦素受体(s LR)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03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以9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测定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清Lep、s L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析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清Lep、s LR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胆囊炎组患者血清TC、LDL和Le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s LR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ep水平与TC、TG和HDL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而s LR水平与各血脂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ep水平与T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清Lep明显升高、s LR水平降低以及血脂代谢紊乱,其中,Lep升高所致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优化扫描范围(FOV)对冠状动脉CT成像(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FOV为气管分叉处至心脏下缘1 cm;B组FOV根据平扫图像确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 cm至心尖部心包即将消失的层面.记录患者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测量其对比剂增强水平.分析A、B两组的FOV、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OV、ED分别为(15.31±1.51)cm、(15.10±2.00) mSv,均高于B组的(13.51±1.68)cm、(12.02±1.40)mS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303个节段,A组669个节段,B组634个节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及左回旋支(LCX)近段CT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平扫图像优化冠状动脉CTA FOV,既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8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0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疗效理想,血脂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的院内感染现况,分析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控制神经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我院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127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率,并对引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率为2.47%,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72.5%),其次为血液系统感染(15.0%)、泌尿系统感染(7.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低钾血症、术后输血、留置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院内感染密切相关,应进行针对性地预防,从而达到减少院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