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生儿血友病乙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9时龄。因反应差59h于2009-08-28入院。系G1P1,孕39+2周,羊膜早破8h,自然分娩出生于某镇医院,羊水、胎盘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热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将325例发热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9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异常,对照组246例,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指标,对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羊水浑浊、分娩方式、性别、Apgar 评分、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症状、尿常规结果、大便常规结果、血培养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胎膜早破、出生时体重、发热时日龄、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感染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发热时日龄≤14 d 、最高体温≥38.5℃、发热持续时间≥3 d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出生时体质量≤2.5 kg 是新生儿脑脊液异常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发热新生儿,当其母亲妊娠期出现胎膜早破,或者发热时日龄≤14 d ,或者最高体温≥38.5℃,或者发热持续时间≥3 d ,或者诊断为细菌感染时,临床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对新生儿颅内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0.5 g/(kg.d)和1 g/(kg.d)两种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于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免疫性溶血的新生儿分为两组各80例。大剂量治疗组给予IVIG 1.0 g/(kg.d),小剂量治疗组给予IVIG 0.5 g/(kg.d),治疗3 d后比较两组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含量及需要换血疗法的比例等。结果: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光疗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62.6±46.6)h、(76.8±59.2)h,平均住院时间为(14.3±12)d、(9.1±6.7)d,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含量及需要换血疗法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0.5 g/(kg.d)和1 g/(kg.d)两种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于新生儿免疫性溶血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是0.5 g/(kg.d)可以降低治疗成本,效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支镜吸痰配合肺泡关系和对吸入性肺炎治疗的效果及护理相关问题。方法对112例具有误吸病史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吸入性肺炎患者,根据病历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治疗后患者CT检查、肺功能和血气变化,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气、肺功能相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纤支镜配合进行肺泡灌洗术对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情况,通过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经青霉素治疗后随访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5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婴儿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研究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特征,所有患儿均采用青霉素治疗,合并其他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对两组婴儿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随访,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评估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婴儿身高、体重、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随访6个月RPR转阴率为62.2%,12个月转阴率为88.9%,24个月转阴率为95.6%。研究组患儿的身高、体重、DQ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无显著特异性,医生临床诊断时需要提高警惕。经治疗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RPR转阴率逐渐提高,但是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46h,因生后发现全身瘀斑46h入院。系第2胎第1产,孕42周顺产出生,无窒息缺氧史,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瘀斑。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5~7月时全身皮肤曾出现皮疹,有破溃及瘙痒,患儿表姑因白血病于17岁时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血清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作为监测指标,观察危重症对早产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 以出生72 h内的早产儿90例(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分为胎龄≥34周组及胎龄<34周组,在入院时及日龄7 d、14d行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取最低值进行分组,分为危重组,非危重组;全部患儿分别在入院时及日龄7 d、14d时采血检测血清皮质醇、ACTH、醛固酮水平.结果 (1)危重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高于非危重组.日龄≤72 h、胎龄≥34周早产儿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63,P=0.029);日龄14 d、胎龄<34周早产儿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3,P=0.006).(2)在危重组中,日龄≤72 h时,胎龄≥34周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胎龄<34周组(t=-2.641,P=0.010);日龄14 d时,胎龄<34周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胎龄≥34周组(t=-2.189,P=0.036).(3)胎龄≥34周危重组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浓度随日龄增加显著下降(F=4.679,P=0.012).(4)ACTH、醛固酮水平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儿应激发生时机体已具有调节皮质醇分泌的能力,胎龄越大,这种能力越成熟.危重症时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浓度增高,血清醛固酮、ACTH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院1998~2006年间的18例新生儿乳糜胸(腹)患儿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乳糜胸10例,乳糜腹8例;男14例,女4例;胎龄〈37周3例,37~40^+1周15例;入院日龄3h~28d 15例,40d 1例,48d 2例(后3例均为新生儿期起病);出生体重〈2000g 1例,2000~2499g 3例,3000~3999g 8例,≥4000g 6例;  相似文献   
10.
颜卫群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6-167
目的探讨对重度COPD稳定期采用长期间歇NPPV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给予患者NPPV治疗,按照NPPV呼吸机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回家之后都做,即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坚持长期间断NPPV呼吸机治疗,而对照组仅仅住院期间进行NPPV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缺氧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血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以及护理,两组患者在上机依从性、缺氧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血气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优于未长期间断治疗的效果。结论对于重度COPD稳定期采用长期间歇NPPV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