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某,男,56岁,1985年10月15日入院,住院号85104号。患者患脉管炎,在××县中医院用辛温通痹法治疗,附子用量一次达50g,服药后突觉唇舌发麻,涎水频作,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继之神识昏迷,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测血压5/0KPa,呼吸14次/分,心率42次/分,心电图报告:窦缓伴房室传导阻滞,当即用1‰高锰酸钾溶液6000ml洗胃,静滴异丙肾上腺素0.4mg加入25%葡萄糖液100ml,肌注洛贝林3mg及可拉明0.5g、阿托品5mg,且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和防护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于3个时点动态测定对照组、治疗组和防护组大鼠血浆内毒素(ET)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并观察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①输注ET后对照组大鼠血压进行性下降(P<0.01);治疗组大鼠输注HDL后其血压虽也降低但下降程度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防护组大鼠在输注ET后血压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及防护组大鼠存活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②3组大鼠血浆ET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组及防护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于第3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血浆HDL能减轻或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下降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对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防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我省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80年代后期其发病率高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近年来.虽加强了防治工作.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2位.为进一步改进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现将我省1990~1997年菌痢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疫情监测 历年菌痢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  相似文献   
4.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562%;ail^ 、ystA^ 、ystB^-、yadA^-、virF^-占25.6%;其他型占18.2%。结论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模拟ICU用药方案,将多巴胺注射液加生理盐水后,置于两种注射器中,室温放置4h,进行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常规注射器中多巴胺pH值明显下降,故临床静脉推注多巴胺注射液时,应使用蔽光注射器。  相似文献   
6.
真菌感染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十分常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肺部真菌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及肺部影像学改变。但是,肺部的X线及CT等影像学改变多无特异性。本例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强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最后予威凡片剂治疗后好转。患儿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行小剂量化疗,最终患儿白血病治愈,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使用外固定支架来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后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3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对照组115例。对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只采用常规骨科护理,而干预组在手术前后除了常规的骨科护理外附加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手术后的康复效果的优良率达到86.6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6.62%。干预组较对照组康复的优良率高出30%。结论:在使用固定支架来对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治疗时,完善齐备的综合干预护理能够大大的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4年江苏省一起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病人标本中提取的DNA进行猪链球菌血清2型特异基因检测,运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毒力基因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病人标本中检测到猪链球菌种特异基因(16srRNA)和血清2型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5种毒力基因(mrp,sly,ef,gapdh,fbps)全部阳性,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1型。结论该病例的病原菌为携带5种毒力基因的ST1型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该型别在江苏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左肺切除、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三种方法构建肺动脉高压(PAH)小鼠模型的差异和肺血管重构的特点,寻找与临床发病机制接近的PAH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重度PAH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方法  取59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24~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9)、左肺切除组(PE组,n=15)、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MCTP组,n=15)和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P+M组,n=20),通过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非肌性肺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和血管阻塞评分(VOS)评价造模效果及肺血管重构的特点。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M组的RVSP、RV/LV+S、WT%、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均增加(P<0.01);MCTP组表现为轻度的RVSP升高、右心室肥厚、中膜增厚和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增加(P<0.05);PE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变(P>0.05)。②P+M组腺泡内肺动脉可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导致管腔明显狭窄,VOS为(1.25±0.80)分(P<0.001),MCTP组和PE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VOS为0分(P>0.05)。  结论  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可诱导小鼠形成重度PAH,该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重度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即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7例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3.6%,均有鼻塞和流涕症状,鼻出血或涕中血丝5例,反复发热3例,头痛2例,消瘦1例;鼻部检查见鼻腔大量胶冻样分泌物、黏膜肿胀5例,鼻腔大片干痂、黏膜糜烂3例,鼻腔大量坏死组织白色伪膜3例,鼻腔新生物2例。7例均曾误诊,误诊2~4次,误诊时间20 d~4年;误诊为慢性鼻窦炎4例,萎缩性鼻炎2例,鼻前庭炎1例。7例均在鼻内镜下行1次或数次鼻腔活组织病理检查,最终经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例因高龄放弃治疗,2例自行转上级医院行相应治疗,2例转我院血液科行相应治疗。现4例已死亡;余3例均病情稳定,仍在随访中。结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在临床工作中,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拓宽诊断思路,将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医技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综合全面进行分析,并及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