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型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80例ALL患儿,应用PCR方法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型检测,分析GST基因型与诱导化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检出GSTT1缺失基因型11例(13.8%),GSTM1缺失基因型27例(33.8%)。诱导化疗期中高危组GSTM1缺失基因型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GSTM1非缺失基因型患儿(53.3%vs10.3%,P=0.011)。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标危组诱导化疗和HD-MTX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无关,与化疗相关感染的发生也无关。结论 GSTM1基因型与接受较强烈诱导化疗的ALL中高危组患儿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建立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方法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活化功能的变化。利用FCM检测微量全血中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D62P、PAC 1在AL初论未治 ( 2 1例 )、诱导缓解后(CR1、14例 )、及持续完全缓解 (CCR) 2年以上 ( 6例 )患儿血小板表面表达百分比和ADP激活后表达变化 ,并以 16例外科畸形择期手术前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AL初诊未治和CR1时ADP激活前后血小板CD62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AL初诊未治ADP激活后血小板PAC 1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CR 2年以上者ADP激活后血小板CD62P 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表明 :AL初诊未治时体内血小板活化增强 ,ADP激活后血小板活化功能降低 ;AL缓解后ADP激后ADP激活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恢复 ,但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仍高于对照组 ,CCR 2年以上者ADP激活后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在AL初诊未治时出血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AL时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化疗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有所恢复。本研究为AL时血小板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种可靠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22例初治AL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与患儿的近期化疗疗效及DNA倍性、免疫表型等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化疗前无一例检出凋亡细胞,化疗后13/22例凋亡检测阳性。化疗后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其早期缓解、DNA倍性、免疫表型有关(P均<0.05),与WBC数、年龄、性别、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 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检测体内凋亡细胞的方法;化疗后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近期化疗疗效一致;DNA指数1.16-1.6的ALL患儿预后好,与其白血病细胞易于凋亡有关;成熟B-ALL、T-ALL患儿预后差,与其白血病细胞不易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16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免疫表型可以确定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阶段 ,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生物学特征。该文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 (AL)抗原表达规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1 6 0例儿童AL的免疫表型。结果  1 6 0例AL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 1 2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4 8例。 1 1 2例ALL中 ,T系ALL 1 2例 (1 0 .7% ) ;B系ALL(不包括成熟B ALL) 93例 (83.0 % )。ALL中 ,1 3.8%有髓系抗原表达 ,以CD33阳性最常见 ;AML中 ,4 0 %有淋系抗原表达 ,以CD7阳性率最高。儿童AML淋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 (P <0 .0 1 )。CD1 4在儿童M 4和M 5的表达频率为 77.8%。B系ALL中CD34阳性率 5 8.5 %。AML中 ,CD34的表达频率为 5 5 .3% ,其中M1和M 2的CD34阳性率为 76 .5 % ,高于其它AML病人的CD34阳性率 (4 3.3% ) ,P <0 .0 5。HLA DR抗原在M 3的表达频率为 1 1 .1 % ,低于其它类型AML病人的HLA DR阳性率 (76 .3% ) ,P <0 .0 1。B系ALL中 ,CD34表达与FAB分型、起病时白细胞数、髓外侵润情况均无关 (P >0 .0 5 ) ;CD34-组婴幼白血病发生率 (1 7.6 % )高于CD34+ 组 (4 .2 % ) ,P <0 .0 5。结论 HLA DR阴性对于M3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体外循环模型(n=6),研究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的损伤作用。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和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P-LPO和Em-LPO)含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浓度升高,LPO与红细胞滤过指数(IF)及PF-Hb间呈直线正相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及Na+-K+-ATP酶活力均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与体外循环造成红细胞损伤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并开展HLH的穿孔素(perforin)基因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诊断标准的18例患儿,分析患儿起病时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仪和基因测序法检测患儿的穿孔素基因.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例患儿的穿孔素在CD8+T细胞和NK细胞中的表达几乎完全缺如,而且基因测序发现该患儿的穿孔素基因存在错义突变(G47C),确诊为原发性HLH.14例接受HLH-2004治疗,随访时间2周~39个月,临床缓解4例,复发4例,持续活动4例,失访2例.共死亡7例.结论 HLH-2004是诊断和治疗小儿HLH的有效方案,提高生存率需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HLH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汇报了10例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的临床观察。经强烈诱导,巩固方案后,连续2次周围血白细胞<1×10~9/L作对象。rHuG—CSF皮下注射,至连续3次粒细胞绝对值持续>1.5×10/L后,停药。对照组输注白细胞。结果10例用rHuG—CSF者白细胞减少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当白细胞>3×10~9/L,粒细胞绝对值>1.5×10~9/L时,体温随之降为正常,感染明显好转,上述结果表示,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用rHuG—CSF能减轻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减少恢复期,并能加快感染控制,副反应少,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犬体外循环动物实验模型,应用国产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作心肺转流120分钟,发现过氧化脂质(LPO)明显升高,血浆LPO在体外循环期间呈持续上升趋势,至术后1小时达高峰,红细胞膜LPO则于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值最高。红细胞滤过指数(IF)自体外循环60分钟起明显升高,至120分钟达高峰,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统计学分析显示红细胞IF值与LPO值呈正相关,证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