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PA及PAI活性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许学霖李倩邱丽君王淑香陈文高我院自1995年8月~1996年7月对入院3~5d内,经CT诊断的缺血性卒中80例,出血性卒中40例,冠心病24例,肺心病23例,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的化疗效果仍不理想 ,为寻找对CML敏感的药物 ,该研究探讨四硫化四砷、STI5 71和除莠霉素对CML细胞株K5 6 2的作用。方法 通过MTS方法检测三种药物在不同浓度 (0 .0 1 ,0 .1 ,1 .0 ,2 .0 ,5 .0 ,1 0 .0 μmol/L)下对K5 6 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瑞氏染色、荧光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发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用 5 .0 μmol/L的四硫化四砷、STI5 71和除莠霉素培养 3天 ,K5 6 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 ,其吸光值分别为 0 .32± 0 .0 4 ,0 .4 9± 0 .0 1 ,0 .6 9± 0 .0 2 ,其中四硫化四砷和STI5 71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除莠霉素 (P <0 .0 1 ) ,前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1 .0 ,5 .0 ,1 0 .0 μmol/L的四硫化四砷对K5 6 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关系 (P <0 .0 1 )。小于 1 .0μmol/L的四硫化四砷对K5 6 2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四硫化四砷培养 2 4至 4 8小时后 ,K5 6 2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核碎片及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用 5 .0 μmol/L的四硫化四砷、STI5 71和除莠霉素培养 72小时后 ,K5 6 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6 8.8%、5 6 .7%和 35 .5 % ,2 .0与 3.0 μmol/L的四硫化四砷诱导K5 6 2细胞凋  相似文献   
3.
四硫化四砷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诱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凋亡及机制,用台盼蓝染色和MTS方法观察四硫化四砷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瑞氏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BCR-ABL、Bcl-2、Bcl-XL、Bad和Bax等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R-ABL、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四硫化四砷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活力,在0.5 μmol/L浓度下培养24小时,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小于0.1 μmol/L的四硫化四砷对K562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K562细胞经与四硫化四砷培养24至48小时后,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与四硫化四砷培养12小时后,1.0 μmol/L条件下,K562细胞凋亡率上升,大于2.0 μmol/L浓度的四硫化四砷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四硫化四砷能使K56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四硫化四砷能使K562细胞Bcl-XL的mRNA表达下调,但对Bcl-2、Bad、Bax和BCR-ABL等的mRNA表达无影响.四硫化四砷能使K562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下调,而BCR-ABL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四硫化四砷能有效地通过诱导凋亡抑制K562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途径因子Bcl-XL和pAkt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毕节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情况,了解其发病率和治疗率,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毕节地区83 115例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筛查方法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执行。结果:CH发病率为1∶2 309、随访率100%、治疗率100%;PKU发病率为1∶41 558、随访率100%、治疗率10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H和PKU,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残疾儿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婴幼儿患者临床输血中4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寻找灵敏度高且准确性高的方法。方法 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BioVue玻璃珠柱凝集法进行检测。结果 BioVue玻璃珠柱凝集法的灵敏度及准确性相对较高。结论 BioVue玻璃珠柱凝集法快速、准确,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对小儿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引起纤溶亢进的机制.方法 选择行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肝素化后5 min(T2),CPB 10 min(T3),停CPB(T4),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T5),术后2 h(T6),术后第1天(T7)、术后第2天(T8),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 t-PA在肝素化后开始升高(P<0.05),转流后迅速升高(P<0.01),且维持在高水平,约为术前10倍.鱼精蛋白中和后下降(P<0.05),术后第2天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PAI-1转流后升高(P<0.05)约为术前2倍,术后第2天恢复至术前水平.t-PA/PAI-1比值转流后明显升高(P<0.01),转流中比值约为术前5倍,术后第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体外循环对小儿纤溶系统影响很大,纤溶系统明显激活,其机制与血浆中t-PA升高及t-PA/PAI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GST基因在上海地区健康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筛选出汉族人的GST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为开展GST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肿瘤易感性及治疗相关性研究作一初步探索。方法:采用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GSTT1,GSTM1基因在20名上海地区的汉族健康志愿者中的候选SNP位点。结果:4例受检者在GSTT1外显子4和3之间的第86 057位点发生点突变,由腺嘌呤A取代鸟嘌呤G,经与Genebank中SNP数据库比对,可能为一新的GSTT1基因候选SNP位点;在外显子5的第793位点和921位点,所有受检者均为G&A的杂合子。GSTM1在8个外显子中均发现有候选SNP位点,但多为单核苷酸的杂合子。约40%受检者的外显子2出现腺嘌呤A缺失,所有受检者在第1 383位点和1 385位点分别是A&G受C&G杂合子;在第101位点60%个体为A&T杂合,40%个体为腺嘌呤A的纯合子。我们还初步发现在外显子2的190 bp以后可能存在多个碱基或小片段缺失。结论:上海地区健康汉族人的GST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这些多态性是否为汉族人所特有、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这些可能的候选SNP位点是否会造成其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并引起产物蛋白一级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GST酶活性发生改变而表现为具有不同的表型及基因型,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数据,用实验室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实现筛查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方法用开发的新生儿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收集全国45家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2016年6月苯丙氨酸(Phe)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每日检验结果的中位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实验室使用Perkin Elmer检测系统。Phe筛查数据中位数分布在0.17~1.21 mg/d L,TSH筛查数据中位数分布在0.90~4.56μIU/m L。Phe中位数百分差值满足1/2TEa(允许总误差)要求的实验室比例在97.8%以上,TSH约有1/3的实验室可以满足1/2TEa要求。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是新生儿筛查质量管理的有益补充,能帮助实验室使用筛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实现筛查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