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过程中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其与肠损伤关系.方法 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模型组(M).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在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模型组开始造模后24 h(M24)、48 h(M48)、72 h(造模结束,M72)及造模结束后24 h(M96)分别处死8只,留取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各组随机选取1份回盲部近端小肠标本进行肠黏膜透射电镜检查.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 =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对照组、M24、M48、M72和M96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08±0.15)、(1.38±0.42)、(1.46±0.69)、(1.58±0.30)分和(3.33±0.59)分,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9%、12.8%±6.3%、14.9%±5.5%、17.7%±5.5%和27.6%±9.9%.肠损伤程度与肠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凋亡率=0.853,P<0.01).结论 新生鼠肠细胞凋亡增加是NEC肠组织损伤起始事件;随时间延长,肠细胞凋亡增加程度进一步加重;肠细胞凋亡增加是造成新生鼠NEC肠道进行性损伤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新生期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观察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表达,探讨新生期MS引起幼鼠内脏痛觉高敏的机制。【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压迫(colorectal distention,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为对照组并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为对照组,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检测;A1B1组、A2B1组幼鼠CRD接受刺激后2h和A1B2组、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FLI)细胞灰度积分值半定量分析。【结果】CRD压力为0、15、30、45、60、75mmHg时,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分别为(14.20±1.57)、(26.25±2.93)、(33.84±4.73)、(42.87±5.36)、(47.02±4.86)、(43.16±6.16)μV,A2B1组分别为(13.23±1.47)、(14.62±1.95)、(23.31±5.95)、(33.27±6.70)、(40.90±3.23)、(43.79±8.89)μV;随CRD增加,A1B1、A2B1两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均增加;CRD为15、30、45、60mmHg扩张压刺激下,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高于A2B1组(P0.01)。A1B1、A2B1、A1B2、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分别为88.21±7.28、98.38±6.67、111.32±12.11、127.31±1.78,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F=14.303、56.608,P0.01)。【结论】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脊髓初级中枢敏化,接受伤害性CRD刺激后能显著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且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其与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出生48 h的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 ℃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NEC模型;对照组与母鼠同笼,鼠乳喂养,未进行缺氧冷刺激.实验结束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每组随机抽取2例回盲部近端小肠进行肠黏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模型组肠组织学改变与NEC时改变一致,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模型组和对照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3.33±0.59)和(0.13±0.17);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0±10.6)%和(4.6±3.9)%;二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肠细胞凋亡率与肠组织损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1,P<0.01).结论NEC时肠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肠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新生鼠NEC肠道进行性损伤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测量的适宜条件,为是否成功建立内脏痛觉高敏感幼鼠模型提供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8日龄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给予1次直结肠刺激(CI),连续7 d;对照组不给予CI。随后,在6周龄时用腹外斜肌放电方法测量结直肠在不同的扩张压力下的腹外斜肌放电幅度,以评估幼鼠的内脏痛觉敏感性。结果当结直肠扩张(CRD)为30,45 mmHg时,实验组腹外斜肌放电波幅边缘估计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控制组别等影响因素后,当CRD为60,75 mmHg时,雌鼠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的边缘估计均值均高于雄鼠(P<0.05)。结论 腹外斜肌放电证实在新生期进行持续的CI能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并且有性别差异。电生理评价方法达到定量检测,受较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能较客观反应动物内脏痛觉的致敏效应,特别适用于幼年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新生SD大鼠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含量变化,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NEC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对NEC模型组新生SD大鼠自出生48 h后给予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并对其进行100%氮气缺氧90 s和4℃冷刺激10 min处理,每天2次,连续处理3 d,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处理后24 h,将其空腹断头处死,同时处死对照组SD大鼠.对两组新生SD大鼠均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标本,分别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组织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检测.当标本组织学评分≥2分时,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单位为:pg/mg prot).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对两组大鼠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结果 NEC模型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等症状;对照组新生SD大鼠进食及排便正常,无腹泻及腹胀症状,活动度良好,皮下脂肪丰满.NEC模型组和对照组肠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s)分别为:3.300±0.850和0.450±0.400;肠组织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pg/mg prot)分别为1.752±0.483和0.669 ±0.180.两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肠组织分泌型磷脂酶A2含量与相应平均损伤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PLA2=0.834,P=0.000).NEC模型组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100%(10/10),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 肠组织分泌型磷脂酶A2是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键介质,持续过度表达分泌型磷脂酶A2介导,可致黏膜损伤和肠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 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未MS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未MS,且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下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痛阈测定;A1B1组、A2B1组幼鼠在CRD刺激后2h和A1B2组、A28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ELI)细胞数半定量分析.结果 CRD压力为20、40、60、80 mm Hg时,A1B1组AWR评分分别为(2.2±0.7)、(3.2±0.6)、(3.8±0.4)、(4.0±0.0)分,A2B1组分别为(1.0±0.8)、(2.5 ±0.3)、(3.3±0.3)、(3.9±0.2)分;CRD为20、40、60 mm Hg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B1组和A2B1组痛阈值分别为(17.9±8.9)mm Hg、(33.5±1.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1B1组、A2B1组、A1 B2组和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分别为(18.3±3.4)、(11.4 ±1.1)、(14.3±1.3)和(9.1±0.4)个,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增高和痛阁下降,脊髓初级中枢对内脏痛觉敏感化,接受伤害性CRD后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NEC模型,出生48 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 gl(kg·d)灌胃;B组为NEC模型,未添加天然蒙脱石;C组为对照,未添加天然蒙脱石;D组为对照,出生48 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 g/(kg·d)灌胃.SD新生大鼠出生后48 h开始采用鼠配方奶喂养,100%氮气90 s,4℃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A、B组在造模结束后24 h和C、D组新生大鼠空腹断头处死,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电镜观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vating factor,PA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ELISA 法)检测.所有新生大鼠均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 结果造模后,A、B组新生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1.42±0.36、3.54±0.50、0.13±0.17和0.17±0.18,肠细胞凋亡率为(11.6±4.6)%、(27.6±9.9)%、(4.8±2.9)%和(3.6±3.8)%,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P均<0.01).A、B、C和D组肠组织PAF含量(单位为pg/mg prot)分别为385.0 4-308.0.1663.24-576.1、40.8±40.4和37.1±33.1,TNF-α含量(单位为pg/mg prot)为46.4±15.1、258.1±281.7、13.2±12.2和12.44-8.8.B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高于C、D组;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及肠组织PAF、TNF-α含量均受造模和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两因素影响,造模与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 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可能通过减少肠细胞凋亡率,降低肠组织PAF、TNF-α含量,从而减轻肠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种治疗方案对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方法200例H.pylori感染患儿随机分到4组,疗程均为14 d。A组(52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混悬液;B组(51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C组(45例):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克拉霉素混悬液;D组(52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混悬液联合枸橼酸铋剂。结果四组治疗方案对H.pylori感染根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根除率均大于90%。结论这些方案均有较高的根除率(≥80%),青霉素过敏患儿推荐C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混悬液组为最佳儿童H.pylori感染根除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未MS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未MS,且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下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痛阈测定;A1B1组、A2B1组幼鼠在CRD刺激后2h和A1B2组、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FLI)细胞数半定量分析。结果CRD压力为20、40、60、80mmHg时,A1B1组AWR评分分别为(2.2±0.7)、(3.2±0.6)、(3.8±0.4)、(4.0±0.0)分,A2B1组分别为(1.0±0.8)、(2.5±0.3)、(3.3±0.3)、(3.9±0.2)分;CRD为20、40、60mmHg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B1组和A2B1组痛阈值分别为(17.9±8.9)mmHg、(33.5±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