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法、断头法及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研究了异丙酚对缺氧小鼠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异丙酚30、15和7.5mg@kg-1均能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断头小鼠的呼吸时间,降低急性脑缺血小鼠2 h内的死亡率,其中30和15 mg@kg-1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小鼠脑缺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在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液流变学、脑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在生长初期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扩散从细胞间隙获得氧气和营养 ,但当肿瘤增至 1~ 2 mm3 时 ,内部的细胞通过扩散已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满足其继续生长和分裂的需要 ,肿瘤内部形成缺氧状态 ,这时缺氧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启动了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等血管生成正调控因子的表达 ,使肿瘤具有了促血管生成表现。肿瘤内形成的血管提供了氧气和营养 ,也同时提供了肿瘤转移的通路。如果肿…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急腹症及其他疾病者并不少见。我院2001年~2006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中有16例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强的松对小鼠MHCI类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5只,实验组每天给予强的松(20mg!kg)灌胃,共给药30天。实验结束后取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少许提取RNA,RT—PCR测定MHCI类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它们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的MHCI类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06、0.05、0.09和0.05,明显低于对照组;MHCI类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9.13、11.35、9.86和9.36,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强的松能降低小鼠机体肝脏、脾脏、肾脏和肺组织的MHCI类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穴位组方,观察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及血清活性因子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腧穴配伍组方。方法将72只9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人迎组、曲池组、足三里组、曲池+足三里组、人迎+足三里组、人迎+曲池组以及三穴配伍组。另设8只Wistar-Kyoto (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干预。每7天测定1次血压值,比较各组的血压变化水平,14周龄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针刺1周后,人迎组、人迎+曲池组、人迎+足三里组和三穴配伍组血压较针刺前下降(P0.05),较模型组下降(P0.05);针刺4周后各针刺组血压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后,各针刺组大鼠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人迎+曲池组和人迎+足三里组的CGRP外,各针刺组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可以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其中人迎、曲池、足三里的三穴配伍组较其他腧穴组的降压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阻滞区脊神经反射对判断和预防下肢肌肉运动障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时脊神经反射改变对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的意义。方法:成年男性患者110例,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例,术后双盲法硬膜外注人“止痛液”8~10mL:R1~R5组为1.0,1.5,2.0,2.5,3g/L罗哌卡因,B1~B5组为1.0,1.5,2.0,2.5,3g/L布比卡因,N组为盐水。注药前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指令运动变化。结果:全部110例硬膜外麻酵,术后注药后出现下列变化:①VAS评分:R1组(4.6&;#177;0.6)cm,R2组(3.1&;#177;0.7)cm,R3组(2.9&;#177;0.8)cm,R4组(2.3&;#177;0.7)cm,R5组(2.1&;#177;0.9)cm及B1组(5.1&;#177;1.1)cm。B2组(4.2&;#177;1.3)cm,B3组(3.3&;#177;1.2)cm,B4组(1.2&;#177;1.1)cm,B5组(0.5&;#177;0.4)cm与N组(9.1&;#177;0.6)cm比较,均P<0.001。②反射:R1~2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3~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驱动:R1~3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4~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全组指令运动负性肌力改变出现率为38.2%,对应脊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改变出现率为49.1%。结论:低含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止痛时,1.5g/L以上均出现不同指程度运动阻滞,阻滞区脊神经反射改变与运动阻滞同步出现并且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示警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系统对HBV进行筛查和准确定量。方法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对30例慢性HBV患者的血样和70份献血员血样进行HBV检测并将30例HB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测定,与一种商品化的检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WHO国际标准品来评价该检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9.4%,0.0%~2.3%。与上海科华HBV核酸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5,P〈0.0001)。结论:该检测系统可以对血浆中的HBV进行检测以及准确定量,可以用来筛查献血员以及进行HBV、HIV和HCV多重检测,并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蛭组(高低剂量组)、斑蝥组(高低剂量组)、血清组和空白组,中药水蛭、斑蝥各制成水煎液,灌胃7d,采血清备用。建立6d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观察各组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水蛭高剂量组有明显地抑制新生血管数量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蝥高、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亦能较强地抑制新生血管数(P0.05);水蛭、斑蝥高低剂量组有抑制血管生成面积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中药水蛭、斑蝥对CAM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自制水柱压力表以二次负压法对100例硬膜外麻醉患者进行穿刺测试,二次负压出现率为97%,凡二次负压阳性者麻醉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根据圆锥体几何公式分析了二次负压现象容量变化关系,发现首次与再次负压容量变化有一定规律,从而提出:①二次负压法可怍为代人中下胸段、腰段硬膜外穿刺定位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②该法还可作为判断穿刺针在腔内行进安全深度的一种指征,即二次负压容量之和不超过0.5ml,或以本水柱表不超过160mmH2O为度,而常用容量以控制在0.314ml即100mmH2O以下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