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吸烟对西藏藏族男性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选取拉萨地区20~60岁藏族男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20~39岁)和高年龄组(40~60岁)。利用问卷对其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再利用MC-180体成分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肌肉量、脂肪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蛋白质等身体成分进行测定。获得有效样本433例,其中低年龄组186例(吸烟115例,非吸烟71例)、高年龄组247例(吸烟141例,非吸烟106例)。结果:在低年龄组,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各项身体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高年龄组,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全身、躯干肌肉量,左、右上肢肌肉量,去脂体质量、身体水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推定骨量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对人体身体成分的含量有影响,会使身体成分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助推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驱动思政育人观念变革与范式转换,是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体现。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驱动,历经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的融合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体系重塑,最终达到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思政元素三者浑然一体的新境界,是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遵循的生成逻辑。坚持以技术为船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思政教育为帆提高课程思政高站位、以教学为桨助力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思政的路线,是实现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拉萨藏族成人饮酒习惯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体成分指标因饮酒所产生的差异,为藏族成人的预防保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年龄在30岁-60岁之间的拉萨藏族成年人共592例,男性396例(饮酒组151例、非饮酒组245例),女性196例(饮酒组48例、非饮酒组148例),收集饮酒相关资料并测量人群体成分指标所获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饮酒组男性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等均明显高于非饮酒组,女性饮酒组皮下脂肪量、左下肢脂肪量、右上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均低于非饮酒组。饮酒量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饮酒量与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内脏脂肪量均呈正相关,女性饮酒量与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左下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均呈负相关。男性、女性饮酒量与肌肉量均无关。结论:饮酒使拉萨藏族成年男性的脂肪量增加,女性脂肪量减少,对肌肉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986年至2010年我国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的临床资料进行Meta分析,描述肥胖发生率历年变化情况.方法 以“儿童”、“超重”和“单纯性肥胖”为中文关键词,“child”、“overweight”和“simple obesity”为英文关键词,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中英文文献,按评分标准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利用Stata 10.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通过Begg's检验绘制漏斗图,评估各文献的发表偏倚,同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适当模型计算患病率和95% CI,比较男童和女童的患病率.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提取0~7岁儿童样本总量126 310例,男66 558例,女59 752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为4.30%,95% CI:3.30% ~5.40%,男童肥胖发病率为4.80%,95% CI:3.60%~6.00%,女童肥胖发病率为3.70%,95% CI:2.80% ~4.60%;男女肥胖发病率在1986年至199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996年至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逐渐增大.结论 1986年至2010年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持续上升,男女对比差异也逐渐增大,亟须引起国家重视,出台政策干预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模型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预测Gleason评分(GC)≥7的风险。方法:第一阶段,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2013年1月981例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潜在变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游离PSA(free PSA,fPSA),游离/总PSA值(f/t),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PSA密度(PSA density,PSAD),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质地及有无结节、B超有无低回声结节或微钙化。用多元Logistic回归后退法建立筛选变量、建立模型。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3月,应用所建模型预测410例患者,比较两阶段患者穿刺结果。结果:模型最终引入PSA、DRE质地及有无结节、B超有无低回声结节作为变量,使用该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31,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SA、fPSA及PSAD(0.803、0.770及0.780)。随后在曲线上寻找最佳截点值为0.87,此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45.8%。当敏感性同为90%时,PSA、fPSA及PSAD特异性分别为37.7%、24.6%和35.2%。模型预测值≥0.87为GS≥7高风险组,反之为低风险组,第一阶段中高风险组GS≥7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80.3% vs. 35.0%,P<0.001)。第二阶段应用模型辅助后,331例患者最终接受穿刺,GS≥7的检出率与第一阶段相比从71.0%(697/981)提高至79.2%(267/337)(P=0.003)。结论:GS≥7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显著提高GS≥7的检出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综合干预下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情况,探讨患儿的背景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运动综合训练、语音训练、认知训练、游戏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艺术训练和电脑游戏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干预,患儿接受训练前进行第一次评估,训练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评估,训练1年后进行第三次评估。评估工具采用中残联统一发行使用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结果经过综合干预治疗,自闭症患儿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等8项评估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病情、居住地、独生子女等5项背景因素对部分项目训练1年前后评估得分差值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病情、居住地、独生子女等4项背景因素对患儿训练1年前后的评估总得分差值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使自闭症患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背景因素对综合干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6年9月5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途径41例,年龄56~80岁,平均70岁;经腹膜外途径12例,年龄59~78岁,平均68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5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比较经腹和经腹膜外两组年龄[(70.4±6.0)岁vs.(68.3±6.8)岁]、BMI[(23.7±2.5)kg/m2 vs.(24.1±3.2)kg/m2]、术前PSA[(22.2±21.6)ng/mL vs.(14.9±9.0)ng/mL]、Gleason评分[(7.5±0.7)分vs.(7.3±0.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和经腹膜外组的总手术时间[(223.4±26.8)min vs.(186.5±16.6)min]、装机时间[(23.6±4.9)min vs.(27.9±5.5)min]、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2.4±0.6)d vs.(1.9±0.6)d]、术后肠道恢复排便时间[(3.6±0.5)d vs.(3.2±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侧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途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快,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侧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烟对西藏藏族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选取拉萨地区20~60岁藏族男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20~39岁)和高年龄组(40~60岁)。利用问卷对其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再利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研究对象的T值、骨强度指数和骨折风险进行测定。共获得有效样本378例,其中低年龄组共172例(吸烟107例,非吸烟65例)、高年龄组共206例(吸烟94例,非吸烟112例)。结果 :低年龄组中吸烟组与非吸烟组T值、骨强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中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T值、骨强度指数、骨折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对人体骨密度的含量有影响,会使骨密度的含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