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全国主要城市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全国31个城市0~14岁儿童进行调查,获得食物过敏家长报告率.采用EpiInfo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比对校正,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31城市共337560名0~14岁儿童参加了调查,共有19676人自我报告过敏(5.83%).以华东及东北地区食物过敏家长报告率最高,过敏人数分别为5259(7.38%)和2916(7.03%),西北地区最低,有2419(4.35%)人报告食物过敏;在不同地区之间,食物过敏报告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57.01,P<0.001).在不同城市之间,青岛食物过敏患病率最高,为9.11%(917/10066),拉萨最低,为2.33%(116/4984).不同性别儿童食物过敏报告率分别为5.87%(男)和5.79%(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299).学龄前儿童(3~5岁)食物过敏报告率(6.65%)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47,P<0.001).在家长自报有食物过敏的儿童中,38.5%有湿疹病史,23.0%有过敏性鼻炎病史,37.7%有家族过敏史.结论 全国31个城市0~14岁儿童食物过敏的家长报告率为5.83%,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及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性别之间未发现食物过敏报告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exhaled nitric oxide, eNO)体积分数在社区儿童的改变及对哮喘诊断与管理的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来自北京西城区小学的7~12岁132例非哮喘儿童和93例哮喘儿童进行eNO测定、肺功能检测、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查(skin prick test, SPT)以及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观察eNO在社区非哮喘儿童和哮喘儿童的改变、影响因素及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非哮喘儿童与哮喘儿童eNO体积分数分别为(11.63±1.88)×10-9和(19.68±2.31)×1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非哮喘儿童中,有鼻炎儿童的eNO为(17.49±2.02)×10-9,显著高于无鼻炎儿童(10.42±1.76)×10-9;特应性儿童的eNO为(16.12±1.98)×10-9,显著高于非特应性儿童(9.60±1.66)×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在哮喘儿童中,伴有鼻炎与不伴有鼻炎儿童,其eNO水平分别为(19.54±2.31)×10-9、(20.09±2.25)×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特应性儿童eNO水平显著高于非特应性儿童[分别为(23.06±2.18)×10-9、(8.75±1.86)×10-9,P < 0.01];哮喘未控制儿童eNO为(25.09±2.31)×10-9,显著高于哮喘控制儿童[(17.21±2.22)×10-9,P < 0.05];曾使用吸入激素与未曾使用吸入激素儿童,其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非哮喘儿童,还是哮喘儿童,其eNO水平与肺功能各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eNO在社区特应性哮喘儿童中显著升高,并与哮喘控制与否有关。特应性是影响eNO水平的突出因素。在社区儿童中测定eNO有利于对儿童哮喘的进行早期诊断和分型,全面了解其过敏情况,从而改善哮喘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具有特征性,突出表现在气道反应性增高和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其通气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可变性、多样性等,并可随着病情变化而改变.肺功能检测在哮喘诊断和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与临床症状并非完全平行,同时需要甄别非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肺功能改变,正确解析检查结果,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年幼儿童早期喘息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方法 135例早期喘息的年幼儿童(≤5岁),喘息发作急性期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激动剂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进展为哮喘分为哮喘组60例和非哮喘组75例。比较2组首次喘息年龄、过敏原、病毒病原学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幼儿童早期喘息1年内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结果 哮喘组合并呼吸道感染比率(76.7%)低于非哮喘组(93.3%)(χ2=6.34,P=0.01),鼻病毒感染比率(58.3%)高于非哮喘组(40.0%)(χ2=4.49,P=0.04);2组性别比例、首次喘息年龄、出生史、过敏性炎症相关指标、血清总IgE水平、过敏原及其他病毒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后呼吸状况改善(OR=2.885,95%CI:1.233~6.749,P=0.015)、鼻病毒检测阳性(OR=2.400,95%CI:1.131~5.094,P...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哮喘患病对患儿学习、体育活动及家庭经济负担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筛选的497名北京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的问卷调查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哮喘发病及治疗对患儿和家庭的影响等信息,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4.0%(41/292)的学龄期哮喘患儿因病缺课大于10 d/年,25.9%(75/290)的学龄期患儿完全不参加或只能参加部分体育活动;37.8%(184/487)的患儿家庭哮喘相关医疗总费用大于1万元,27.6%(135/488)的患儿一年最高医疗费用大于5 000元,2.5%(12/489)的患儿家庭不能承受医疗费用;儿童哮喘患病造成19.2%(92/478)的患儿家庭成员缺勤大于10 d/年。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患儿年龄、哮喘发作方式、发作强度和发作总次数是患儿因病缺勤、体育活动受限及家庭相关医疗费用、成员缺勤天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儿童哮喘患病可以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并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可通过控制患儿病情、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控制发作强度来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屋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集群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69例,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安脱达)进行免疫治疗,观察集群免疫治疗后患儿的局部不良反应(local adverse reactions,LRs)和全身不良反应(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SRs)发生情况,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并与常规免疫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44例患儿进行了常规免疫治疗(常规免疫组),25例患儿进行了集群免疫治疗(集群免疫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基础肺功能,过敏程度、剂量递增阶段完成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常规免疫组患儿共注射652针次,LRs发生率为19.6%,速发SRs发生率为0.9%,迟发SRs发生率为0.2%,SRs级别均为轻中度;而集群免疫组患儿共注射346针次,LRs发生率为21.1%,速发SRs发生率为0.6%,迟发SRs发生率为0.7%,SRs级别均为轻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次免疫治疗前后的呼气峰值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幼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转归及不同表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间纳入研究的≤5岁反复喘息的年幼儿童,在时隔3年后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患儿入组以来的喘息发作情况、鼻炎、湿疹及父母哮喘史等。根据患儿喘息起始及缓解年龄,将接受调查的患儿分为一过性喘息、持续性喘息和晚发性喘息组,比较三组患儿出生史、鼻炎、湿疹、父母哮喘史、过敏相关指标、喘息起始年龄等的差异。结果在入组的100例≤5岁的年幼儿童中随访到85例,男性66例、女性19例,随访时平均年龄(6.82±1.20)岁。其中14例一过性喘息组患儿的喘息起始年龄早于54例持续性与17例晚发性喘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相比,三组患儿近一年的喘息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鼻炎、近一年伴发鼻炎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和晚发性喘息组的发生率较高。血清总Ig E、吸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在一过性喘息、持续性喘息、晚发性喘息患儿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幼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其喘息发作显著减少,喘息的转归与过敏、鼻炎、起病年龄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0~5岁儿童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确诊为IgE介导0~5岁CMPA的106例患儿资料。完善患儿外周血常规、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新鲜牛奶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牛奶蛋白组分检测等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总结儿童荞麦过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儿童荞麦过敏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荞麦过敏患儿的病史资料,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纳入荞麦过敏患儿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7.8(5.5~10.0)岁。患儿在进食荞麦类食物、皮肤接触荞麦或吸入荞麦面粉后出现过敏症状;16例次在暴露于荞麦过敏原10分钟内出现症状,22例次在10~30分钟出现,6例次在30分钟~2小时出现。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21例次,91.3%)最常见,其次为呼吸道症状(15例次,65.2%)、消化道症状(5例次,21.7%)及神经系统症状(1例次,4.3%)。16例患儿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1例患儿行荞麦新鲜食物SPT,结果均为阳性,不同严重程度过敏患儿之间荞麦SPT反应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过敏反应患儿SPT“++++”发生的比例较高。23例患儿血清总IgE为120~1 489 kU/L。所有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自然病程及持续过敏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72例<24月龄IgE介导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牛奶组分特异性IgE等基线临床资料。在患儿24、36月龄进行随访, 根据患儿36月龄是否出现牛奶耐受分为持续过敏组和耐受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组间比较,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儿中男42例、女30例, 就诊年龄10(7, 15)月龄。24、36月龄内出现牛奶蛋白耐受者分别32例(44%)、46例(64%)。持续过敏组26例、耐受组46例。持续过敏组患儿CMPA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喘息病史、α乳清蛋白特异性IgE阳性的比例及总IgE水平均高于耐受组[7例(27%)比0、6例(23%)比2例(4%)、67%(14/21)比26%(10/39)、225(151, 616)比48(21, 185)kU/L, χ2=10.82、4.16、9.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