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吕洁  王太森  文晓芹  邓琼仙  孙先琳 《西部医学》2014,26(11):1477-147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并按照不同剂量分为A组21例、B组22例及C组22例3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指标,同时观察出血倾向、肝功能及血小板变化.结果 3个不同剂量组治疗患儿临床疗效(短期1个疗程)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10天(约1个疗程)后24小时蛋白尿、凝血功能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小剂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M)的病原学,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0例传单综合征患儿于发病1~2w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的病原抗体。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最高达60%(24/40),其次为腺病毒和支原体,其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2.5%(9/40)、17.5%(7/40),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抗体阳性37.5%(15/40)。结论:小儿传单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为巨细胞病毒,其次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氨基酸联合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表现,探讨胃镜检查在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分布及特点,部分病例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并分析其病变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病变检出率为72.9%。其中单纯皮肤紫癜检出率为33.3%,伴腹部症状者检出率为100%,皮肤伴关节损害和皮肤伴肾脏损害检出率为0。病损主要分布于胃、十二指肠,尤以十二指肠降段为主,粘膜改变为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结论:HSP患儿胃镜下消化道黏膜病变检出率较高,胃镜检查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3岁,因误服润滑油5h,伴昏睡4h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h误服润滑油约200mL,1h后出现恶心、呕吐,共2次呕吐胃内容物,量多,有机油味,呕吐为非喷射性,且出现全身冷汗,随后患儿出现昏睡状,面色苍白,呼气有润滑油味,无惊厥,无腹泻,5h无尿。体检:体温37.1℃,心率150次/min,呼吸60次/min,血压12/8kPa,体质量12kg,面色苍白,急性重病容,呈昏睡状态,语言不清,神志模糊,查体不合作,皮肤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呼气有机油味,吸气时三凹征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6.
刘文彬  郑砾  邓琼仙  孙先琳  吕洁 《四川医学》2013,(10):1496-1497
目的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测患儿的IL-6、IL-2、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APAAP、放射免疫扩散试验法进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IgM和C3补体的浓度、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和IL-2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sIL-2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HIE患儿存在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易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发热患儿病原体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FCM检测62例发热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56+),同时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独立和联合判断患儿可能感染的病原体,并进行比较。结果 FCM检测发热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率为89%,显著高于血常规法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判断时为95%;FCM、血常规法和两种方法联合判断发热患儿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时,FCM能较多地发现病毒或胞内菌感染,但病原体倾向不明显,血常规法可能更容易提示为细菌感染,而联合判断能提高病原体的诊断率。单独采用FCM和血常规法判断病原体的正确率分别为82%和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采用FCM和血常规法对62例发热患儿感染病原体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4%和66%,联合判断时升至90%。结论 FCM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联合血常规可提高对发热患儿病原体判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邓琼仙  吕洁  赵文利 《四川医学》2012,(11):1917-1919
目的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并观察IFN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140例轮状病毒(H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干扰素(IFN),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IL-10测定分别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APAAP法、ELISA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治疗前本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IgA、IgG、lgM、CD4、CD4/CD8、IL-2和IL-10活性显著下降(P均<0.01),CD8和sIL-2R显著升高(P均<0.01)。干扰素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治疗组57.1%(P<0.01),且观察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IFN有助于提高疗效以及恢复其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耳炎的临床特点,进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搜集我院新生儿科85例新生儿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儿因耳痛引起的抓耳、摇头仅有1例(1.2%),外耳见有脓性分泌物的26例(29.4%),耳后稍见肿胀者5例(5.9%),其他非特异表现53例(62.4%)。中耳分泌物培养阳性的16例:肺炎链球菌4例(4.7%),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3.5%),流感嗜血杆菌3例(3.5%)。结论儿科医生应提高对中耳炎的认识,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借助各种辅助检查及加强与耳鼻喉科医生合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