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肠套叠67例新乡医学院三附院外科,新乡医学院一附院(453003)赵根隆,李绍山,刘根生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4年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6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8个月~7岁,其中3~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混合痔患者1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PH组和传统痔切除术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便血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肛门控制功能、手术疗效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Ⅲ度混合痔比传统痔切除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和观察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连续性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PCA按压次数和VAS变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改良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有不影响患者自身肢体运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临床病例进行抽样,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静脉补充维他命C、B6,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50例患者痊愈9例(18.00%),显效14例(28.00%),有效16例(32.00%),无效11例(22.00%),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50例患者痊愈12例(24.00%),显效18例(36.00%),有效18例(36.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治愈率极高,能够有效缓解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6例(50处)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类型:横形20例,斜形9例,粉碎性17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24例(25处)和克氏针组22例(25处),根据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标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微型钢板组和克氏针组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8%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29)。微型钢板治疗组与克氏针治疗组感染率分别为4.2%和4.5%(确切概率法,P=1.0);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2%和9.1%(χ2=0.0,P=1.0),以上两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掌骨骨折患者,微型钢板较克氏针内固定能获更好的术后手功能恢复,可作为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在浅表伤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联合臂丛麻醉对断肢(指)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进行上肢断肢(指)再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30例)为麻醉成功后立即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稀释2mL);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mL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PCIA的芬太尼用量、MAP、HR、疼痛( 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前镇痛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瑞昔布钠联合臂丛麻醉对断肢(指)术后镇痛在效果和安全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腹股沟疝病人采用的聚丙烯网塞及成型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30分钟-90分钟,术后24—36h下床活动。6例术后伤口持续疼痛,26例切口轻度异物感,8例切口下血肿;11例阴囊积液。无切口感染及引起其他并发症,2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采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掌指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微型钢板组62例和克氏针组65例.结果 掌骨骨折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钢板组95.8%,克氏针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骨骨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疗效有明显优势,针对指骨骨折则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包皮环切术是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同时又是一个精细的手术。1998年1月~2004年6月我院经门诊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息儿共1060例,年龄为6个月~13岁,采用小儿包皮环圈切除,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由原来经典的乳腺癌根治术逐步向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以及保留乳房的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术的方向发展,手术创伤减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致使胸廓外形和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