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5例25眼NVG患者接受玻璃体腔Lucentis 注射(ranibizumab 0.5mg/0.05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术后观察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眼压及视力变化,随访3mo。结果: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3~7d后,20例20眼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5例5眼7d后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继续治疗情况如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4例14眼,玻璃体切割术4例4眼。患者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3.42±10.99mmHg,出院时平均眼压明显下降(14.26±7.64mmHg, P〈0.05),并且在随访3mo时保持稳定(18.76±5.96mmHg,P〈0.05)。随访3mo时,视力较前提高和不变者20眼,视力下降者5眼。手术完全成功21眼,部分成功3眼,失败为1眼。 结论:璃体腔注射Lucentis,可作为治疗NVG的辅助方法,根据不同病情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NV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高氧诱导的新生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影响。方法出生7dWistar大鼠50只,分为空气组、空气PEDF组、高氧组、高氧PBS组和高氧PEDF组5组。氧箱内饲养5d建立高氧诱导的新生鼠视网膜病变模型,12、14、16d时腹腔内注射PEDF或PBS。在鼠龄17d时,进行视网膜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以及血管直径测量、周边视网膜血管覆盖率测定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计数。结果视网膜铺片可见高氧组、高氧PBS组较空气组、空气PEDF组新生血管丛增多,高氧PEDF组较高氧组、高氧PBS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测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计数可见高氧PEDF组视网膜血管直径明显高于高氧组(P〈0.01)、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覆盖率明显高于高氧PEDF组(P〈0.01)、与空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高氧PEDF组(P〈0.01)、与空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F对高氧诱导的新生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及糖尿病组(DM),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 STZ诱发糖尿病鼠模型,两组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糖尿病组第8wk开始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第12wk更为明显。糖尿病组透射电镜下可见第4wk时RGCs出现线粒体肿胀; 第8wk时RGCs内肿胀的线粒体更为明显、数目增多,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周边,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 第12wk时出现RGCs体积变小,甚至出现细胞核断裂。TUNEL阳性RGCs最早于糖尿病组第4wk时出现,随病程延长凋亡的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第8,12wk时RGCs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糖尿病组第8wk与第12wk比较,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早期出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V-PEDF)对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7日龄C57BL/6J正常新生鼠60只置氧体积分数为(750±5)mL/L的环境中连续生活5 d,再回到正常空气中建立氧诱导的ROP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在鼠龄第12天玻璃体腔内注射1uL ADV-PEDF,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腺病毒空载体.在鼠龄第17天处死所有新生鼠.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PED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可见自视盘发出的视网膜血管较细、迂曲,在视盘周围及中周部深层毛细血管广泛闭锁,有大片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边缘有致密的新生血管团形成.实验组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未见明显的无灌注区形成,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1);二组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视网膜毒性及炎性反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实验组视网膜PEDF的高表达.结论 ADV-PEDF可有效抑制ROP动物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为ROP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洛美利嗪(lomerizine,LOM)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及洛美利嗪组(LOM),每组40只大鼠。DM和LOM组链脲佐菌素(STZ)按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CON组给予等量无菌柠檬酸钠溶液腹腔注射。LOM组于糖尿病鼠模型成模后,每日予LOM 60mg/kg灌胃,CON组和DM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TUNEL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1)形态学观察: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下可见DM组RGCs出现不同阶段的凋亡征象,且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LOM组与同期DM组对比,在第8,12wk时RGCs凋亡征象减弱。(2)TUNEL检测:CON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未见凋亡细胞。DM组4wk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偶见TUNEL 阳性细胞,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CON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M 组8,12wk时,与同期DM组比较,染色阳性的RGCs明显减少,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钙离子浓度检测:DM组与同期CON组比较:DM组8,12wk 的RGCs内钙离子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LOM组与同期DM组比较:LOM 组8,12wk的RGCs内钙离子荧光染色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LOM对糖尿病大鼠早期RGCs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观察38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放置LNG-IUS前、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内膜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痛经显著缓解,疼痛评分从75±15降到22±7(P<0.05)。经量评分置环前、置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97±65)、(53±22)(、42±13)、(25±13)。6个月内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差异显著。子宫体积在置环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有4例患者出现卵巢生理性囊肿。结论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氧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方法新生Wistar大白鼠40只,建立高氧诱导的新生鼠模型,心脏墨汁灌注进行视网膜形态学观察,并进行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测量、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测定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计数。结果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高氧组明显小于空气对照组(P〈0.01);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高氧组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诱导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卡孕栓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工流产前阴道内放置卡孕栓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前2 h阴道内放置卡孕栓1 mg,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患者宫颈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天数。结果观察组中91.1%的患者宫颈口可容6号扩棒通过,对照组仅为12.2%;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6±1.5)mL、(4.7±1.2)min,对照组为(17.3±4.5)mL、(7.8±1.5)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观察组也少于对照组。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卡孕栓明显扩张宫颈口,增强子宫收缩,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386例(392只眼),采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眼泪溢、溢脓等情况。结果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386例(392只眼)患者,治愈348例(354只眼),好转23例(23只眼),无效15例(15只眼)。治愈率90.2%,好转率5.9%,无效率 3.9%。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