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同时选取与移植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某些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相匹配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骨髓150~2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插管植入肝脏,观察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第1周到第4周主要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骨髓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以及灌注均顺利,成功率为100%.术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在术后第1~4周ALT、TBIL、ALB、P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A +B级时,移植组患者在术后第1~4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 C级时,两组ALT水平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移植术后第3~4周时,移植组中ALB、PT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肝动脉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安全有效,短期内即可改善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中国CHM基因变异女性携带者表型、基因型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已确定携带CHM基因变异的5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中的6例女性携带者.方法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用sanger测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target exo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中先证者和2例患病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突变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北京同仁医院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4例患者。方法 记录两个家系中先证者和患病成员以及可疑患病成员的病史以及毛发和皮肤色素异常的情况,并对先证者和2例患病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和耳科听力检测。采集先证者、其父母及患病成员的外周血样。对先证者进行Waardenburg综合征的6个已知的致病基因Sanger测序检测,应用多种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预测,并对致病性突变进行家系共分离验证,最后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致病性分级指南对突变进行分级。主要指标 致病基因突变、眼部及全身色素异常情况、眼底情况、听力。结果 在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中分别检出EDNRB 基因p.G186E和PAX基因p.C70R 两个杂合错义突变,分别导致Waardenburg综合征IV型和Waardenburg综合征I型。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均有虹膜色素异常、听力差、头发变白和鼻根部宽的表现,但程度和部位有所不同。两个家系内所有确诊或可疑患病的成员均有头发变白或额前白发,而无皮肤色素异常表现。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扩大了PAX3和EDNRB基因突变谱,基因检测是可疑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鉴别诊断及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叶汉文  孙腾洋  许可  谢玥  由冰  李杨 《眼科》2020,29(2):98-103
目的 分析中国人携带MYO7A基因致病突变Usher综合征患者的突变特点及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收集(14例)和其他已报道(19例)携带MYO7A基因致病突变Usher综合征患者33例。方法 患者进行眼科和听力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像、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扫描、闪光视网膜电图、纯音测听、声导抗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分为Usher综合征Ⅰ型(USH1)和Usher综合征Ⅱ型(USH2)。主要指标 致病基因突变、发病年龄、听力损伤程度。 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为USH1患者,6例为USH2患者。两类患者的听力损伤出现时间分别为USH1(0.8 ±1.8)岁,USH2(2.3±3.2)岁,均早于出现夜盲的时间,USH1(5.4±2.9)岁,USH2(11.8±4.0)岁;但USH1患者听力损伤较USH2患者重。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MYO7A基因的44种突变,包括17种错义突变,6种无义突变,12种剪接位点突变,7种框移突变,2种拷贝数变异。USH2患者主要携带错义突变,其比率(9/12,75.0%)明显高于USH1患者(21/54,38.9%)。患者无义突变检出率(12.1%)明显低于文献报告欧洲白种人中无义突变的比例,而剪接位点突变检出率(19.7%)与框移突变检出率(19.7%)高于欧洲白种人。未发现欧美人中的常见突变p.1240R>Q。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定了中国人MYO7A基因突变谱,且发现其与欧美人突变谱不同。携带MYO7A基因错义突变Usher综合征患者听力损伤相对较轻。(眼科,2020, 29: 98-103)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儿童烧伤发病率持续升高,早期覆盖创面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关键,然而儿童皮肤薄且供皮区少,容易形成瘢痕增生,如何增大皮片扩展比以及减少瘢痕增生是儿童烧伤创面修复的关键.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较高的扩展比、较短的手术时间及创面修复时间、较轻的瘢痕增生等优势,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经尿道腔内剜除加下腹小切口腺体取出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腔内剜除加下腹小切口腺体取出术治疗大体积BPH45例,术中先用等离子电刀经尿道将增生之腺体分割成2~3块从前列腺包膜剥离并推人膀胱,创面电凝止血,尔后于下腹正中作2~3 cm小切口将腺体取出,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顺利接受治疗,手术时间48~72min,平均57 min,出血量50~160 ml,平均89 ml,无一例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8例术后存在轻度尿失禁,经盆底肌锻炼,2~5天后消失;5例有轻微膀胱刺激征,予解痉止痛等治疗,症状缓解;45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37例获2~18个月随访,无尿道狭窄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腔内剜除加下腹小切口腺体取出术利用了腔内微创技术创伤小、出血少和腺体残留少的优点将增生腺体剥离,同时又结合开放手术速度快的特点将剥离之腺体取出,从而确保了腺体切除更为彻底、手术更为安全、迅速和有效,是治疗大体积BPH实用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GFBI基因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63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基因组DNA进行TGFBI基因扩增并直接测序,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检查,部分患者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RT)检查。结果63例患者中有48例检测到9种TGFBI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包括8种已报道过的致病突变[c.371G>A(p.R124H)、c.370C>T(p.R124C)、c.371G>T(p.R124L)、c.1663C>T(p.R555W)、c.1664G>A(p.R555Q)、c.1514T>A(p.V505D)、c.1859C>A(p.A620D)、c.1877A>G(p.H626R)]和1种新突变[c.1694T>A(p.L565H)],突变主要分布于第4号外显子,突变频次为37次,其中携带c.371G>A(p.R124H)突变的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所占比例最大(28/48)。48例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1.3±16.8)岁,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患者双眼可见角膜上皮至基质层均混浊,不同突变导致患者角膜沉积物形态各异。结论本研究新发现的c.1694T>A(p.L565H)突变,拓展了角膜营养不良TGFBI基因突变谱。并再次证实371G>A(p.R124H)是亚洲TGFBI基因突变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突变形式。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存在表型异质性,角膜沉积物特征与其携带的基因突变明显相关,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近十年针灸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现状及其治疗优势.方法 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自2010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文献进行全面的中英文检索.从治疗方法、操作特点、疗效评估、整体疗效方面总结其现况,并从基础研究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DOA)OPA1基因突变特点及ADOA患者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可疑ADOA患者291例,其中55例家族史明确,236例为散发患者。方法用PCR扩增DNA测序方法检测291例患者OPA1基因28个编码外显子,记录ADOA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指标OPA1基因突变,家族史,发病年龄,视力,眼底表现。结果在291例患者中60例(20.6%)检测到51种OPA1基因致病突变,其中37种为本实验室新发现或首先报道的突变。基因突变中43%(22/51)为错义突变,19%(10/51)为无义突变,14%(7/51)为剪接位点突变,24%(12/51)为缺失或插入。OPA1基因突变主要分布于外显子27和9,频次分别为8和6次;其次为外显子8,26,28,频次均为5次。在60例ADOA患者中,6例(10%)携带相同缺失突变c.27082711del TTAG。ADOA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年龄(7.97±7.31)岁(范围333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平均log MAR视力(0.84±0.42)。60例患者均双眼同时发病,眼底表现对称,45例(75%)表现为双眼视盘颞侧色淡,13例(22%)表现为双眼全视盘色淡。结论本研究结果扩大了OPA1基因突变谱,外显子8,9,26-28是ADOA患者OPA1基因突变的热突变区域,对可疑ADOA患者应进行OPA1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中国人可疑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DNA(mt DNA)基因突变的检测比例、突变特点及携带LHON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14年北京同仁医院可疑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患者909例,其中226例家族史明确,683例为散发患者。方法用PCR扩增DNA测序方法对909例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进行LHON线粒体DNA基因的16个原发突变检测,记录LHON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指标mt DNA突变,突变检出率,发病年龄,视力,眼底改变。结果 909例患者中432例携带LHON的mt DNA原发突变,阳性突变检出率为47.52%。369例(85.42%)患者携带LHON 3点常见原发突变,其中294例(68.06%)携带m.11778G>A,58例(13.43%)携带m.14484T>C,17例(3.94%)携带m.3460G>A;其余44例(10.18%)携带10种罕见突变(m.3635G>A、m.3733G>A、m.3736G>A、m.3866T>C、m.4171C>A、m.10680G>A、m.11696A>G、m.14459G>A、m.14482C>G、m.T14502T>C);19例(4.40%)患者同时携带2点原发致病突变。LHON阳性患者发病年龄(18.53±9.31)岁(3~66岁)。LHON患者log MAR视力(1.36±0.68)。结论 LHON是国人主要的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类型,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者进行mt DNA基因突变分析十分重要。国人G3460A突变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