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其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六个月接收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病理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实验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再采用左炔诺孕酮进行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后,口服优思明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中息肉样腺肌瘤19例,由富含平滑肌组织的基质包绕大小和形态不等的子宫内膜腺体,但无不典型性改变;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6例,由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腺体构成,具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伴有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具有特异的病理特征,为良性病变,但是非典型性息肉存在低度恶性潜能,需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常规筛查方法与HPV—DNA检测不同结果的价值。办法本样本回顾分析HPV—DNA检测与宫颈癌筛查常规检测9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结果中正常或仅为炎症的患者87.21%,异常12.79%。HPV—DNA检出20.10%高于TCT,差异有显著性(P〈O.01)。TCT异常的123例患者经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证实正常或炎性反应6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1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12例,浸润癌2例,湿疣4例。CINⅢHPV—DNA阳性率58.33%明显高于正常或炎性反应23.19%,说明病理级别越高,HPV感染率越高。结论利用HPV—DNA检测来补充传统的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治疗及预防有高度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手术前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组织学诊断及手术后的组织学诊断符合情况,探讨高频电刀(LEEP)诊断CIN的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及接受高频电刀手术后组织学诊断为CIN患者116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6例中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51例,符合率占43.9%,不符合率占56.0%;其中病理分级升高9例,占7.7%;诊断为宫颈浸润癌4例,占3.4%;分级下降59例,占50.8%;绝经前患者诊断符合率47.3%,绝经后患者诊断符合率36.3%;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诊断符合率57.6%,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32.2%。结论应用高频电刀诊断及治疗CIN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CIN分级的准确性与患者绝经与否、阴道镜多点活检,术前CIN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有无临床表现有明确相关。因此,阴道镜诊断为CIN的患者,包括浸润癌或者CIN患者不能定期随诊者,应行高频电刀蘑菇切或锥切,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治疗,尽量避免过度治疗以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肿瘤病例情况。[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东莞地区6家医院经病理证实29537例肿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537例中良性肿瘤19841例(67.23%),恶性肿瘤9696例(32.77%)。男女性之比为1∶2.72。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平滑肌瘤(22.54%)、乳腺纤维腺瘤(21.01%)、甲状腺腺瘤(9.34%)、卵巢囊腺瘤(8.13%)、脂肪瘤(8.05%)和畸胎瘤(6.37%)等。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肠癌(17.40%)、乳腺癌(10.61%)、胃癌(9.54%)、鼻咽癌(8.54%)、宫颈癌(7.81%)、肺癌(6.85%)、食管癌(3.77%)、肝癌(3.71%)、淋巴造血系统肿瘤(3.66%)、软组织肉瘤(3.29%)。[结论]该地区常见肿瘤将提示肿瘤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各种疾病在东莞地区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统计近5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1782例儿童活检病例,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先天性畸形、炎性反应性疾病、瘤样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发病特点。结果炎性反应性疾病占首位(44.61%),瘤样病变占第2位(25.03%),良性肿瘤占第3位(23.34%),先天性畸形占第4位(5.22%),恶性肿瘤占第5位(1.80%)。在炎性反应性疾病中以阑尾炎、慢性扁桃体炎及结核病多见;瘤样病变中以囊肿性病变及息肉性病变多见;良性肿瘤以脉管性肿瘤、毛母质瘤及骨软骨肿瘤多见;先天性畸形以耳前瘘管、肠憩室及肠重复多见;恶性肿瘤以软组织肉瘤、恶性外周神经肿瘤及霍奇金病多见。结论儿童疾病发生在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等方面区别于成人,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bcl-2,c-erbB-2和ER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 2及c -erbB - 2表达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级比Ⅱ ,Ⅲ级低 ,ER表达与其相反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之间无关 ,c-cerbB - 2表达淋巴结有转移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 ,ER的表达与其相反 (P <0 0 5 )。癌旁组织bcl- 2及c -erbB - 2表达例数明显低于乳腺癌 ,而ER表达则明显高于乳腺癌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cl- 2 ,c -erbB - 2和ER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 ,bcl- 2和c -erbB -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谢树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94-1795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普查中采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50例进行宫颈癌普查妇女的一般资料,所有受检者行常规妇检后进行宫颈刷片,均采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将每份样本制作为2张细胞薄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DNA染色,巴氏染色由细胞学临床医师进行常规细胞学病理诊断,FeulgenDNA染色则应用全自动的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进行自动诊断。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病理结果及标本满意率。结果 3450例患者中DNA倍体定量分析指数>2.5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为55例,诊断阳性率为1.59%,其中30例患者见大量DNA倍体异常细胞,25例患者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巴氏染色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29例,诊断阳性率为0.84%。两种检测方法比较,DNA倍体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巴氏染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宫颈癌普查中应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以显著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为临床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给予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也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3岁,农民.因左腋窝肿块半年余,近月迅速增大.产后18 d,于2002年9月4日入我科治疗.患者于2001年10月28日停经,后经体检证实妊娠,达4个月时发现左腋窝有一约乒乓球大肿块,妊娠后期腋窝肿块迅速增大,体积达当时左乳腺大小,无痛,无畏寒发热.足月妊娠分娩21 d后左腋窝肿块无缩小,并有轻微胀痛,腋窝压迫感,左上肢内收受限,遂求治入院.体查:体温 36.5*!℃,脉搏7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8 kP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ucleophosminl(NPMl)在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PMl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15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结肠绒毛状腺瘤、lO例管状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NPMl表达;检查NPMl胞浆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PMl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结果在115例结肠癌样本中有92.1%(106/115)的病例NPMl表达定位于胞核,7.0%(8/115)的病例存在胞浆NPMl表达,O.9%(1/115)的病例胞核与胞浆NPMl阴性表达;NPMI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明显高于在相应癌旁组织、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表达(P均〈O.05)。结肠癌组织中NPMl第12外显子结构与正常黏膜野生型NPMl第12外显子结构的相似。结论NPMl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NPMl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NPMl胞浆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不存在NPMI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说明NPMl以未知方式而不是基因突变方式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水病例的CT、B超和临床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7例中双侧输卵管积水5例,单侧输卵管积水12例(左侧、右侧各6例)。17例中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13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4例并输卵管扭转,最小扭转180度,最大扭转3周。1例并发化脓性感染。结论:输卵管积水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提高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对CT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