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的表达及产物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CA(1-8)-MA(1-12)]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基因抗菌肽的人工基因克隆到具有自切割功能的表达载体pTYB12上,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用几丁质树脂进行了亲和吸附,自切割后洗脱得到抗菌肽,进行透析以去除盐类物质,最后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CA(1-8)-MA(1-12)]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 天蚕素A-蛙皮肽杂合肽具有抗菌活性。其抑瘤活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椒碱对SF-2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对其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胡椒碱对草地贪夜蛾SF-21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对昆虫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胡椒碱处理SF-21细胞后,用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改良微波Giemsa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形态学改变,用冲击式测试法检测细胞生长率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胡椒碱处理24h后,对SF-21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95.37μg/m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胡椒碱浓度在10μg/ml以上时可诱发SF-21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低浓度胡椒碱(5μg/ml)对SF-21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浓度胡椒碱(10、20、40μg/ml)则对SF-2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药物作用后,受抑制的细胞又重新恢复生长、分裂。结论胡椒碱对昆虫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杀虫剂的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WHO倡导的血吸虫病二元化防治策略的指导下,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日渐深入,研究者力求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其遗传、进化、生物地理分布、生殖、免疫、代谢、诊断机制,探求其如何成为血吸虫的适宜中间宿主。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为监测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便捷服务,但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为血防工作带来不确定影响,其长期效应仍在观测之中。在灭螺方面,高效低毒的化学灭螺药在继续筛选中,生物灭螺和无害化钉螺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该文主要对血吸虫中间宿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白纹伊蚊触角感受器进行研究。共观察到7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小腔锥形感受器、Bohm毛鬃毛、鳞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分为Ⅰ型和Ⅱ型,在触角上约500个,刺形感受器分布在各亚鞭节分节处,每分节处约8~10个。锥形感受器分为Ⅰ、Ⅱ、Ⅲ三型,每亚鞭节12个左右。耳形感受器共2个。小腔锥形感受器分布在触角顶端,仅观察到2个。Bohm氏鬃毛成簇状分布在柄节和梗节,数量众多。鳞形感受器分布在柄节和梗节,总红20多个。  相似文献   
5.
汉坦病毒所引起的出血热肾综合征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是一类以发热、出血、肾损害或肺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疫源地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在我国流行的主要为HTN和SEO两型。目前对该病毒所致疾病仍无特效疗法,因此及时发现和诊断汉坦病毒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汉坦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简称UTI)迄今在儿科临床上仍是重要问题,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1],为3岁内不明热患儿中主要病因之一。它最终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并发生高血压[2]。自Royer首先报道此病后,陆续见到有关UTI的病原、病理生理、免疫及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文献,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1968年由瑞典Berggard等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而得。β_2m为小分子蛋白(分子量11800),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为氨基酸。尿β_2m增加可较特异地反映肾小管功能,在肾小管性酸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电生理方法和缩腿试验对嗜人按蚊研究,发现其唇瓣上的感受器为味觉感受器,足I跗节上的感毛有嗅觉功能和味觉功能,尾感器上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对人类有致死作用的疾病。基因免疫能克服伴随着汉坦病毒疫苗研制的一些技术障碍。DNA疫苗方法对于研制汉坦病毒多价疫苗很有发展前景。本文汉坦病毒的两种流行性疾病的DNA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昆虫神经元离子通道及杀虫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是多种天然毒素及合成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大部分杀虫剂作用于多种神经元受体和离子通道,主要包括钠通道、GABA受体和nACh受体。昆虫的击倒抗性与钠通道和GABA受体某些氨基酸置换有关。本文综述了杀虫剂对神经元离子通道的作用机理及抗药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