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奈玛特韦与利托那韦组合用药(商品名Paxlovid)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2022年5月1日至6月1日使用Paxlovid治疗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 分析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 动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观察用药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 分别为12、14、17岁。3例患儿均为存在基础疾病且有发展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的轻型病例, 均有高热、咽痛及干咳等症状。3例患儿均在病程第3天予以Paxlovid口服, 用药后1~2 d临床症状消失, 2~4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其中1例用药期间出现少许皮疹, 但停药后消退未再反复, 3例均未见胃肠道, 神经系统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3例患儿在出院后3个月均未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结论 Paxlovid在3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本科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在实施前后各选择12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前消毒隔离合格率为90.48%,无菌物品合格率为94.74%,一医一患执行率为82.76%,实施后分别为97.62%、100%、95.29%;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袁浪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1):36-37,40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系列对心功能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可达4‰~12‰.房室间隔缺损(AVSD)是一种累及房室瓣和间隔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完全性AVSD到二尖瓣裂缺等一系列类型.AVSD常见于21-三体综合征.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心脏发育的不同环节导致心内膜垫的发育缺陷从而出现不同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检测值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以及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12岁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技术在住院儿童肺炎病原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3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采用mPCR技术检测病原体, 同时采用传统方法检测病原体做自身对照。入院24 h内, 采集患儿的鼻咽拭子用mPCR方法行35项病原体核酸检测; 采集痰液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行8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 采集静脉血用颗粒凝集法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230例肺炎患儿中男童136例(59.1%), 女童94例(40.9%), 平均年龄为(3.6±3.0)岁。mPCR方法检出前10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7.0%)、 人腺病毒(13.9%)、 肺炎支原体(13.9%)、 人鼻病毒(10.0%)、 巨细胞病毒(10.0%)、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9.6%)、 人冠状病毒(9.6%)、 人博卡病毒(8.3%)、 人偏肺病毒(7.4%)以及大肠埃希菌(6.1%)。mPCR检测结果中, 3岁以下儿童中巨细胞病毒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及以上儿童[(19.8% vs. 0, χ2=25.115, P=0.000)、 (10.3% vs. 1.8%, χ2=7.422, P=0.006)], 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则显著低于3岁及以上儿童(5.2% vs. 22.8%, χ2=14.928, P=0.000)。mPCR方法的1种或1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 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 病毒检出率、 细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7% vs. 65.2%, χ2=10.353, P=0.001)、 (49.1% vs. 11.7%, χ2=75.941, P=0.000)、 (58.7% vs. 8.3%, χ2=131.350, P=0.000)、 (43.5% vs. 17.4%, χ2=36.964, P=0.000)、 (3.5% vs. 0.4%, χ2=4.080, P=0.043)]; 而mPCR方法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 vs. 50.0%, χ2= 68.874, P=0.000)。mPCR与传统方法之间相同病原检出的一致性欠佳(Kappa<0.5, P<0.05)。 结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呈多种病毒和细菌, 混合感染占半数。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 mPCR有助于早期识别肺炎病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因在汉族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AVSD)患儿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汉族AVSD患儿(包括合并21-三体综合征10例)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PCR扩增VEGF-A的全部外显子编码序列及两侧部分非编码序列,用荧光素末端标记法经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自动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筛查和分析,并以10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在119例患儿中发现1例插入突变(插入序列为2223GACA),1例错义突变(碱基变化A962G,氨基酸变化为K321R),23例无意义碱基突变,其中19例位于外显子1上,4例位于外显子3上。结论 VEGF-A基因与人类心内膜垫和房室瓣发育有关,VEGF-A基因突变与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具有相关性;VEGF-A在AVSD患儿中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低,提示AVSD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ELD1基因突变在房室间隔缺损(AV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7例汉族AVSD患儿(包括合并21三体综合征10例)血液标本,PCR方法扩增CRELD1基因全部11个外显子编码序列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与GenBank人CRELD1基因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并以100名健康汉族人群为对照。结果在67例患儿中检出1例错义突变(碱基变化为G973A,氨基酸改变为E325K),为部分型AVSD伴21三体综合征的男性患儿;7例患儿发现基因多态性(rs 2302787,碱基变化C383G,氨基酸改变P128R);24例患儿发现基因多态性(rs 3774207,碱基变化C1119T,氨基酸编码H373H)。结论合并21三体综合征的AVSD患儿中,CRELD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1/10例,10%)高于非综合征、散发的AVSD人群(0/57例,0%),但这一结论尚有待于更多的病例数证实;AVSD患儿中,CRELD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不高,提示AVSD可能是一个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我国儿科护理的相关研究文献,为该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上全面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FCC模式在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年份、期刊分布、科研基金资助情况及研究方法。[结果]共纳入文献197篇,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布在91种期刊上,但核心期刊较少,基金资助率相对较低,研究方法以实验性研究为主。[结论]FCC模式在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应用广泛,但在研究的质量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