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4例临床拟诊为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 IVA)的患儿进行IVD基因变异分析。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111 986例新生儿以及7 461例疑似遗传代谢病的住院患儿进行酰基肉碱筛查, 对血异戊酰肉碱(C5)水平显著升高者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及IVD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共检出IVA患儿4例, 包括2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无症状患儿(0.018‰, 2/111 986)以及2例住院患儿(0.268‰, 2/7 461), 后者表现为汗脚样气味、喂养困难、神志不清、嗜睡、昏迷、高血氨、高血糖、血细胞三系降低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4例患儿的酰基肉碱筛查提示C5、C5/乙酰基肉碱(C2)显著升高, 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尿异戊酰甘氨酸及3-羟基异戊酸升高。共检出8个IVD基因变异, 共5种类型, 分别为c.158G>A(p.Arg53His)、c.214G>A(p.Asp72Asn)、c.548C>T(p.Ala183Val)、c.757A>G(p.Thr253Ala)和c.1208A>G(p.Tyr403Cys), 其中c.548C>T、c....  相似文献   
2.
分析9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或重复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患者,女,6个月,因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存在9p24.3-9p23区域缺失和9p23-9p13.1区域重复,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对于提高运动发育落后或多发先天畸形和智力落后患者的病因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3个临床拟诊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X-SCID)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儿及家系成员进行白细胞介素-2受体基因(IL2RG)突变检测,分析IL2RG基因外显子区及与外显子交界的部分内含子区域DNA序列改变情况,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并对其中一个家系进行羊水细胞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1、家系2患儿IL2RG基因检测到c.202G>A(p.Glu68Lys)突变,家系3患儿IL2RG基因检测到c.676C>T(p.Arg226Cys)突变,患儿母亲均为相应突变携带者。家系3先证者母亲进行产前诊断胎儿为女性,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致病基因,夫妇双方选择继续妊娠。结论 通过IL2RG基因检测明确诊断3例X-SCID患儿,并成功对1个X-SCI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指导家系3夫妇选择妊娠。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应用 PCR 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联合 MS MLPA 技术对 1 个脆性 X 综合征家系进行 CGG 重复序列和甲基化状 态分析,探讨 FMR1 基因甲基化程度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 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对该家系 22 个成员进行 FMR1 基因 CGG 重复数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S MLPA)技术检测 FMR1 基因启动子区域 CpG 岛 的甲基化情况,并用 Southern 印迹杂交技术对全突变患者进行验证。结果 22 个家系成员中检出前突变携带者 8 例,全突变 女性携带者 1 例,脆性 X 综合征男性患者 4 例。MS MLPA 分析发现女性正常型和前突变携带者的甲基化比值分别为 0.25 ~ 0.48(中位数 0.33)和 0.33~ 0.46(中位数 0.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95,P>0.05),1 例女性全突变携带者甲基化比 值为 0.52,高于正常型和前突变携带者,4 例男性全突变患者甲基化比值均>0.64,中度智力障碍组和重度智力障碍组之间甲 基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58,P>0.05)。结论 CGG 重复数检测和甲基化分析可为脆性 X 综合征家系成员提供准确 全面的分子诊断;男性患者临床表型和甲基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个临床拟诊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家系的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相关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筛查,再通过直接测序对患儿及父母可疑致病基因进行验证,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采用SIFT及PolyPhen-2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结果高通量测序筛查显示患儿PLA2G6基因第5和第16外显子存在可疑致病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PLA2G6基因第5外显子c.668C>A(p.Pro223Gln)和第16外显子c.2266C>T(p.Gln756Ter)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668C>A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2266C>T杂合变异。c.668C>A变异导致PLA2G6基因编码的第223位脯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为已报道的致病变异;c.2266C>T变异导致编译第756位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该变异尚未见文献报道,蛋白功能预测为有害变异;患儿的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父母。结论PLA2G6基因第5外显子c.668C>A(p.Pro223Gln)和第16外显子c.2266C>T(p.Gln756Ter)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发现丰富了PLA2G6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鉴定其致聋基因突变,同时在大规模耳聋人群队列中对鉴定出的致病性突变致中国人群耳聋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完善家系成员的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查、体格检査等临床检查,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通过耳聋相关基因的大规模平行测序(MP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总结及分析鉴定出的致病性突变在中国耳聋基因研究战略联盟(CDGC)耳聋数据库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在一个早发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中鉴定出MYO15A基因NM_016239.4:c.8182C>G(p.Arg2728Gly)/c.9861C>T(p.Gly3287=)复合杂合突变,为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聋原因。其中MYO15A基因c.9861C>T(p.Gly3287=)同义突变通过改变剪接导致基因功能缺陷,其在中国广西壮族人群中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2%(3/1 438),在其他人群及公共数据库中均未检出。结论 研究确定了MYO15A基因c.9861C>T(p.Gly3287=)在中国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的致病性,该突变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富集明显。通过研究强调了在致病基因鉴定时,高频与同义突变并非过滤的绝对指标,尤其是在某些地区富集格外明显的突变,应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7.
正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5 000~[1],发病无性别倾向。30%为散发病例,外显率高,表现度差异大。临床上病变范围广泛,包括心血管、骨骼、眼睛、皮肤、肺脏、硬脊膜等器官。MFS主要的致病原因是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原纤维蛋白-1(FBN1)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目前临床诊断MFS主要参考Ghent校正标准~[2]。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对1个疑似马凡综合征家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