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孤儿核受体Nur77在Aop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AopE-/-小鼠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联合部分结扎建立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斑块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斑块中Nur77蛋白的表达。同时,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主要成分7-酮胆固醇(7-ketocholesterol,7-KC)或者游离胆固醇(FC),以及炎症介质(LPS、IL-1β)等条件刺激下,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ur7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op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局部有Nur77蛋白高表达,而oxLDL及其组成成分(7-KC和FC)以及某些炎症介质(如LPS、IL-1β等)均能在RAW264.7细胞中诱导Nur77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孤儿核受体Nur77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自1967年日本川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患者易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性血管炎,其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等)使其受到了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首次被认识至今已经40余年,随着那些最早的川崎病患者逐渐迈入中年,关于川崎病长期预后的研究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出现在中老年期,但近年来其被认为是一种病变始于儿童时期,并在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进展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川崎病尤其是伴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可能是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ur77调控巨噬细胞脂质沉积与其转录激活功能的关系。方法:建立稳定表达GFP、GFP-Nur77、GFP-Nur77/ΔDBD和GFP-Nur77/ΔTAD c DNA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单克隆细胞系,4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24 h后,油红"O"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定量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CD36和ABCA1 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36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BCA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GFP-RAW264.7相比,高表达Nur77能够显著减少ox-LDL诱导引起的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同时降低CD36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但GFP-Nur77/ΔDBD RAW264.7和GFP-Nur77/ΔTAD RAW264.7细胞内胆固醇都明显升高,并伴随CD36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和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孤儿核受体Nur77通过减少脂质摄取和增加脂质排出而减轻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这一作用与Nur77 DNA结合能力以及转录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一种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中的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调查中共有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其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2.25∶1;其平均年龄5.5岁。起病至确定诊断的平均时间为8.4d。13例患儿在疾病早期全部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而采用抗感染治疗。其中有9例(69.2%)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结论: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炎症反应。而且由于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分散,容易造成川崎病诊断的延误,且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也较高。故临床上对于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年长患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使其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7-酮胆固醇(7-KC)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AopE-/-小鼠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联合部分结扎建立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斑块病理学改变,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斑块中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及磷酸化PERK(p-PERK)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给予7-KC、H2O2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处理后,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测定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p-PERK 、XBP-1s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op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局部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及P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7-KC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氧化应激诱导剂H2O2也可通过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介导细胞凋亡;而阿托伐他汀可抑制7-KC和H2O2诱导的巨噬细胞ER stres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ER stress可能参与AS易损斑块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减轻巨噬细胞ER stress,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儿童真两性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诊断为真两性畸形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剖腹手术进行性腺定性、切除及外生殖器整形处理,比较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腹腔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瘢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处理儿童真两性畸形的疗效与常规剖腹手术相同,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切口瘢痕更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